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avatar
深潮TechFlow
半個月前
本文約197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與其關注活躍地址來研究區塊鏈活動,不如查看網路費用指標。

原文標題:The fallacy of daily active addresses

原文作者:Donovan Choy,Blockworks

原文編譯:深潮TechFlow

更好地使用區塊鏈指標

區塊鏈產生了大量的公共數據。在Crypto Twitter 上,人們不斷地將區塊鏈A 和區塊鏈B 進行比較,投資者、研究人員和意見領袖(KOL) 在為他們的觀點辯護時有很多指標可以參考。然而,錯誤使用這些數字往往會使人們對這個領域的理解變得模糊。

在今天的0x Research 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三個指標及其存在的問題:活躍地址、區塊鏈「獲利能力」和總價值保障。

活躍地址

「活躍地址」是指在某個協議上有多少活躍的、付費的用戶。

「Facebook 擁有三十億月活躍用戶」是一個有用的訊息,它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這個社交網路的情況。由於垃圾郵件發送者沒有足夠的獲利機會來氾濫Facebook,活躍地址是評估該平台對消費者真正價值的一個好方法。

但是對於區塊鏈而言,由於創建新錢包非常容易,以及透過空投或協議激勵來獲利的機會顯而易見,活躍地址的價值就不那麼大了。

例如,下圖展示了一個明顯的情況:Solana 在過去一個月中擁有最多的每日活躍地址,因此Solana 看起來非常活躍。

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來源: TokenTerminal

大多數Solana 用戶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上進行交易,因此我們需要仔細觀察DEX 上的活動。當我們深入研究Solana 在其DEX 上的活躍地址時發現,過去一天中,大多數地址——大約340 萬個,總計440 萬個——的交易量終生少於10 美元。

這表明,由於Solana 的低交易費用,可能存在大量的垃圾或機器人活動,而不是大量的「優質」用戶。

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來源: Blockworks 研究

這是我之前提到的另一個例子:Celo L1(現在是L2)在9 月時,其發送穩定幣的每日活躍地址激增至64.6 萬。這個數字超過了Tron,因此引起了Vitalik Buterin 和CoinDesk 的注意。

經過深入分析,Variant Fund 的數據分析師Jack Hackworth 發現,其中77% 的Celo 地址轉移的金額不到兩美分,主要是因為成千上萬的用戶透過一個名為GoodDollar 的普遍基本收入協議領取了微小金額的資金。在這兩種情況下,活躍地址都顯示了高使用率,但仔細分析後,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可以參考Dan Smith 的研究,他專注於每日活躍地址的誤用問題。

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區塊鏈獲利能力

與其關注活躍地址來研究區塊鏈活動,不如查看網路費用指標。費用反映了使用協議的總gas 消耗,而不考慮「優質」用戶的問題。

費用通常被分析師和投資者用來判斷哪些區塊鏈產生了最多的「收入」。然後,我們將區塊鏈支付給驗證者的代幣發行視為成本。結果就是區塊鏈的「獲利能力」。

這就是Token Terminal 為加密協議產生「財務報表」的方式。例如,下面的圖表顯示,以太坊L1 在過去兩個月中累積了數百萬美元的虧損。

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來源:Token Terminal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計算沒有考慮到一個關鍵因素:與PoW 鏈(如比特幣)不同,PoS 鏈上的用戶也可以輕鬆獲得代幣發行獎勵。

畢竟,如果我能從Lido 或Jito 等流動質押平台上獲得5% 的ETH/SOL 質押收益,我為什麼要在意網路是否「無利可圖」?因此,將代幣發行視為成本得出「以太坊無利可圖」的結論是有問題的。

在現實世界中,通貨膨脹是有害的,因為當中央銀行大量印鈔時,增加的貨幣供應在不同時間到達經濟中的不同參與者,最先獲得新貨幣的人在「真實」價格調整之前會受益。這就是所謂的坎蒂隆效應。

在PoS 區塊鏈經濟中,情況並非如此,因為通貨膨脹(即代幣發行)是所有人同時獲得的。因此,沒有人因此變得更富有或更貧窮——大家的財富保持不變。

相反,我們可以考慮使用真實經濟價值(REV) 這個替代指標。 REV 將網路費用和給驗證者的MEV 小費結合在一起,但不把代幣發行當作成本。

基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以太坊在過去兩個月實際上是盈利的:

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來源:Blockworks 研究

REV 可以說是評估網路真實需求的更佳指標,也是與傳統金融(TradFi) 更具可比性的收入指標。

總而言之,傳統的損益會計方式並不容易直接應用於區塊鏈。

想了解這個複雜主題的更多信息,可以收聽最近與Jon Charbonneau 一起參與的Bell Curve 播客。

總交易價值(TTV),而不是總價值保障(TVS)

Oracles 是區塊鏈獲取鏈外資料的關鍵基礎設施。沒有像Chainlink 這樣的Oracles,區塊鏈經濟就無法可靠地反映現實世界的價格。

比較Oracles 供應商市場佔有率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總價值保障」(TVS) 指標,它匯總了所有由Oracles 保障的TVL。 DefiLlama 就是這樣明確計算的:

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來源: DefiLlama

TVS 的問題在於它掩蓋了Oracles 實際保障的活動。

例如,為高頻交易產品(如永久合約交易所)提供支援的Oracles 會以亞秒級的延遲不斷從鏈外資料來源「拉取」價格更新。

這與用於借貸協議的「推送式」Oracles 形成對比,後者每天只需在鏈上更新幾次價格,因為不需要頻繁更新。

TVS 關注的是Oracles 管理的總價值,但忽略了Oracles 提供者的效能強度。

換句話說,這就像說一份精緻牛排和一份沙拉在菜單上都標價50 美元,因此它們對食客的價值是相同的。但顯然,製作牛排所需的工作遠比製作簡單沙拉要多,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

一種替代指標是總交易價值(TTV),它考慮了使用Oracle 更新定價的週期性交易量。

TTV 排除了低交易頻率的應用,如借貸、CDP 和重新質押,但正如Ryan Connor 所解釋的,「只有2-9% 的Oracle 價格更新來自這些低頻協議,在加密貨幣領域,這個比例很小,因為基本指標的波動性很大。

當以TTV 來評估Oracles 時,市佔率會發生顯著變化。去偽存真,別再用「每日活躍地址」指標誤導你的投研判斷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Blockworks Research 關於TTV 如何更好地反映Oracles 基本面的報告。

原文連結

原創文章,作者:深潮TechFlow。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