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avatar
Block unicorn
半個月前
本文約11094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4分鐘
本研究識別了空投中常見的問題,並提出了改善其效果的指南。

原文作者:Johnnatan Messias、Aviv Yaish、Benjamin Livshits

原文編譯:Block unicorn

空投是區塊鏈協議常用的策略,用於吸引和擴展早期用戶群。通常,協議會將代幣分發給特定用戶,作為參與協議的“獎勵”,以培養長期的社區忠誠度和持續的經濟活動。儘管空投廣泛存在,但對成功空投的關鍵因素缺乏深入理解。本文概述了空投的設計空間,並提出了實現有效策略的關鍵結果。我們透過分析六個大規模空投的鏈上數據來評估它們的成功程度,發現大量代幣常常被「空投農民」迅速拋售。基於這些分析,我們總結了常見的陷阱,並提供了改進空投設計的指導方針。

區塊鏈協議通常會設計獎勵計劃來吸引新用戶並增強現有用戶的忠誠度。近年來,分發平台鑄造的代幣,俗稱“空投”,已廣泛流行。例如,僅在 2023 年,用戶透過各種協議獲得的空投代幣總值達到了 45.6 億美元。儘管空投在區塊鏈領域廣泛使用,我們的初步研究表明,空投與平台相對於現有替代方案的受歡迎程度之間並沒有顯著相關性。直觀上看,這種做法並不理想,可能導致本來可以用來提昇平台服務品質(QoS)的資金流失。

儘管空投的基本概念相對簡單,但這類獎勵方案的設計空間十分廣闊,具體實施方式可能因平台特性而異。例如,某些空投機制專注於“核心用戶”,向他們發放大量獎勵,期望這些用戶能夠刺激有價值的經濟活動,進而吸引更多用戶。然而,這種方法可能帶來潛在問題:當代幣賦予用戶通過去中心化治理提議變更協議的權力時,通常採用“一個代幣一票”的策略,而單個用戶可能持有多個投票代幣。這引發了投票權中心化的風險,即少數用戶掌握了多數決策權。

為了理解為什麼先前的空投並未總是達到預期目標並量化其成功,我們首先闡述了一系列合理的空投預期結果。接著,我們回顧了先前的空投,評估其表現,並在這過程中揭示了一些有趣的見解,將其與基本預期進行比較。具體來說,我們分析了五個流行空投(ENS、dYdX、1inch、Arbitrum、Uniswap)和一個由 Sybil(女巫攻擊)農民(Gemstone)進行的假空投的數據。我們的結論是,空投後大部分代幣(高達95% )很快就被透過交易所出售,這表明這些空投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主要受益者是「空投農民」——這些高度專業的用戶透過複雜策略增加他們獲得的代幣份額。此外,我們描述了過去空投面臨的常見挑戰。鑑於空投現象相對較新,對其理論和實踐的理解仍處於初期階段,因此先前的空投在長期內可能未完全成功。最後,我們基於分析提出了改進空投機制的建議,以期為誠信使用者創造更公平的空投機制。

Block unicorn 註:文中指的「空投農民」是透過電腦腳本自動交互,或是手動操作數十個帳戶,這些都被定義為「空投農民」。

我們的貢獻總結如下:

Arbitrum 研究

我們透過衡量交易量、代幣分配結構以及空投前後代幣價值等元素,對 Arbitrum 空投進行了全面案例研究。我們觀察到,在空投事件期間,總日費用顯著增加。然而,Arbitrum 的每個地址的交易數量在空投後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沒有空投的其他協議表現得比 Arbitrum 更好。

量化分析

我們對 ENS、dYdX、1inch、Arbitrum、Uniswap 和一個名為 Gemstone 的假空投進行了量化分析。結果顯示,大多數透過這些空投獲得的資金在交易所被出售,而不是用於創建 dapp 或平台上的用戶互動。其中 36.62% 的 ENS 代幣被出售,dYdX 為 35.45% ,1inch為 54.05% 。通常,代幣在收到後平均 1 到 2.34 次轉帳內就被出售,中位數為 2 次轉帳。

定性分析

我們對過去的空投進行了定性分析,並提出了未來空投設計的指導方針,以解決我們識別的問題。我們重點關注了空投農耕行為和透過空投分發治理代幣的情況。為因應這些問題,我們建議採用其他激勵措施,例如為用戶在區塊鏈協議中的後續互動提供手續費折扣。

多鏈實證數據

我們收集了文獻中較少研究的兩個主要以太坊 Rollup 網路的數據——Arbitrum 和 ZKsync Era,並且還收集和標記了主要空投的數據。我們計劃在一個公開可存取的儲存庫中分享我們的資料集和腳本。

空投的目標

空投是一種強大的工具,用於推廣協議、獲取用戶、吸引新人並激勵現有用戶參與這些協議及其應用。它們被廣泛用於這些目的,文獻中也有許多案例記載(參見表 1)。協議可以創建代幣,並透過空投將其分發給用戶。例如,區塊鏈 Rollup 解決方案如 Arbitrum、Optimism 和 ZKsync Era,以及 DeFi 應用如 Uniswap、1inch、dYdX 和 ENS,都曾使用空投。

空投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最常見的是單輪和多輪分發。在單輪空投中,代幣一次分發給用戶,而多輪空投則透過多輪分發,每輪採用不同的策略。這種方法可以利用前幾輪的洞察來解決遇到的挑戰,例如透過觀察過去的使用者行為模式來緩解潛在的 Sybil 攻擊(即由單一實體控制的多個帳戶)。選擇單輪或多輪空投,取決於協議的目標和社區的動態。

此外,空投的時機對接收代幣的合資格用戶數量有著重要影響。相比較新的專案早期進行空投,成熟協議延後空投時,可能擁有更大的用戶基礎。這種用戶基礎規模的差異在執行 Sybil(女巫攻擊)檢測時引入了複雜性,因為需要評估的帳戶更多,且可能需要防範。若檢測不到位,可能會影響社區的滿意度,協議可能會不小心獎勵到與工業化農耕相關的帳戶,社區對此可能持負面看法。為了減輕這個問題,LayerZero Labs 實施了一種自我報告機制。根據這個系統,Sybil 攻擊者可以選擇自我報告並領取其 15% 的代幣分配份額。

表 1 ,這個表格展示了六個空投項目的開始日期、結束日期、所在區塊鏈、空投類型以及項目類型。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接下來,我們將空投的高階目標——啟動用戶社群——分解為多個子目標。這些子目標並非彼此獨立,也可能有其他值得追求的目標;我們將重點放在這些目標,因為它們揭示了常見空投機制面臨的有趣問題。

短期吸引用戶。

歷史上,空投被新興區塊鏈協議用來建立初始用戶群,並為底層鏈及其協議提供初始流動性提升。特別是去中心化平台,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加,它們往往會變得對使用者更有吸引力和價值,促進長期參與。

啟動一個初始用戶群很重要,但不足以維持長期的高水準經濟活動。理想情況下,用戶應成為平台的日常活躍用戶。這可以透過發放只能在區塊鏈協議或應用程式內使用的獎勵來實現,類似於航空公司的常旅客積分。例如,在 Layer-2 區塊鏈中,可以為未來的交易提供手續費折扣。其他可能有幫助的措施包括多輪空投,並獎勵完成特定「任務」的用戶,這些任務能讓用戶深入了解協議所提供的功能。例如,Linea 的空投任務就給了使用者一個深入體驗其功能和用例的機會。

目標為平台創造價值的使用者。

空投應聚焦於那些能為平台長期永續性貢獻最多的用戶。在依賴用戶提供流動性的協議中,這可能指的是向借貸池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最多流動性的用戶,或是跨多種代幣的用戶。在 Rollup 中,特別有價值的用戶可能是部署流行且有用智能合約的“創造者”,或將代幣跨鏈橋接至 Rollup 的用戶。這類用戶為平台提供了額外的使用場景,從而吸引更多用戶。

交易後市場分析

本文的量化分析動機源自於以下觀察:空投接收者通常在短時間內迅速出售代幣並離開,這顯然違背了空投的初衷。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空投的分析表明,接收者有時會在收到代幣後不久就將其全部出售。例如,在 ParaSwap 空投之後, 61% 的代幣很快就被賣出。

在這兩種情況下,大多數接收者在幾個月內停止使用相關的區塊鏈協定。這種模式表明,空投在維持接收者的長期參與方面無效,或接收者中存在大量 Sybil 帳戶。此外,迅速的拋售行為可能會擾亂市場,特別是如果市場將其視為對協議未來前景信心下降的信號。在此,我們分析了與六個空投相關的數據(見表 1),這些數據來自以太坊、Arbitrum 和 ZKsync Era 的節點歸檔記錄(有關數據收集的詳細信息,請參見附錄 0.A)。為了識別交易所,我們使用了從 Dune 和 Etherscan 獲得的 620 個交易所帳戶地址清單。

表 2 :六個空投的分配統計。請注意,協議通常會將大量空投的代幣發送到他們控制的地址。有關最高收益者的詳細信息,請參閱附錄 0.D 的表 4 。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代幣的分發時間

表 2 中提供了關於空投代幣在用戶群中分配的量化見解。我們的分析揭示了每次空投都有大量接收者,暗示可能存在空投農民(參見表 2 第 5 列)。此外,數據顯示代幣經常在交易所進行交易,這可以從接收者在空投後首次轉帳往往是在交易所出售代幣的觀察中得到支持(參見表 2 第 4 列)。特別是 Gemstone 案例尤為突出,其 95% 的代幣在交易所出售。在這個 Gemstone 案例中,空投是由空投農民創建的非開源去中心化交易所發起。

此外,Gemstone 空投在分發的代幣數量上遠遠超出了其他空投。這種大規模的分發也導致每位接收者的空投中位數遠高於其他空投(見表 2)。值得注意的是,Gemstone 在其空投活動中分配了其總供應量的 99.53% 。需要強調的是,Gemstone 主要是作為一次 Sybil 攻擊而執行的,而不是一次合法的空投。

圖 1 :空投後代幣認領與轉移模式的比較:(a)每日代幣認領狀況;(b)到達交易所所需的時間。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在本研究分析的所有空投中,Arbitrum 空投展現了用戶代幣認領速度最快的特色。圖 1(a)展示了每日認領代幣的帳戶分佈。 Arbitrum 進行了大規模空投,向 625143 個選定帳戶分發了 1162166000 枚 ARB 代幣。其中 583137 個帳戶(93.28% )成功認領了 94.03% 的 ARB 分配量。令人矚目的是, 72.45% 的帳戶在第一天完成了代幣認領,另外 14.41% 的帳戶在第二天完成。累計來看,幾乎 87% 的帳戶在空投發布後的第一天內認領了 Arbitrum 的代幣,表明大多數參與者高度參與並迅速採取了行動。

表 3. Gemstone 和1inch 是例外,中位數為 1 次跳到交易所,而其他協定顯示將空投接收者與交易所連接的中位數為 2 次跳轉。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用戶通常與交易所互動以將一種代幣兌換為另一種代幣或出售它們。為了評估空投接收者在收到代幣後透過交易所出售這些代幣獲利的頻率,我們分析了用戶在空投後的交易所互動情況。表 3 顯示,大部分空投接收者與交易所進行交易,這一比例從 ENS 的最低 83.79% 到 Gemstone 的最高 99.93% 。

此外,表 3 也展示了從每個空投接收位址到我們資料集中任何交易所位址的最短路徑。我們的研究發現,代幣轉移到交易所通常只涉及少數幾個步驟,這表明空投接收者並未進行顯著的努力來掩蓋他們的活動。 Gemstone 是一個顯著的例外,所有代幣都在一次跳轉內出售。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帳戶透過相對較少的中間步驟(通常是 2 次跳轉)便到達了交易所。這項觀察結果強調了交易所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

大多數帳戶在空投後大約一百萬個區塊內交換了他們的代幣。由於開發者引入的延遲,Gemstone 的區塊數量明顯高於其他項目。鑑於以太坊(每 15 秒產生一個新區塊)和 ZKsync 的區塊生成時間不同,我們將區塊時間標準化為天數。從圖 1(b)可以看出,在一天內, 66.09% 的1inch帳戶與交易所發生了互動。相較之下,ENS 的互動率為 55.15% ,dYdX 為 64.26% ,Arbitrum 和 Uniswap 分別為 60.34% 和 12.39% 。這種快速的交易行為與協議進行空投的主要目標之一,即促進用戶的持續參與不符,代幣的快速兌換表明用戶在收到空投後可能很快就會離開協議。

代幣分配圖

為了更好地理解每個地址在接收空投代幣後發生的轉移結構,我們分析了轉移網路。表示為 G(V, E),其中每個節點(V)代表一個地址,當代幣從一個地址轉移到另一個地址時,會建立一邊(E)。具體來說,ENS 網路包含 184585 個節點和 608462 條邊,dYdX 網路包含 112853 個節點和 406027 條邊,Gemstone 網路包含 20014 個節點和 240113 條邊,1inch網路包含 3083290 個節點和 300 個節點。而 Arbitrum 包含 2025898 個節點和 27438608 條邊,Uniswap 的網路中有 1180830 個用戶地址和 3762613 條代幣轉帳記錄相關。

為了使這些圖形更易於可視化閱讀,我們將數據中的跳轉數量限制為從任何接收到協議空投地址後的一個跳轉,並在空投後的最初幾個小時內繪製了它們的最大組件,結果見附錄0.B 中的圖7 。我們手動使用 Etherscan(一種流行的區塊鏈瀏覽器)提供的標籤對高入度的節點進行了標記。結果顯示,除了 Gemstone 外,所有協定中接收最多轉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入度衡量)都是 Uniswap,其次是 SushiSwap。

圖2: 每個協議的每日活躍地址數,(a)直接顯示了每個平台每天有多少個不同的用戶;(b)將每個平台的每日活躍用戶數量與Arbitrum 空投前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空投活動對用戶活躍度的影響。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對於 Gemstone,所有代幣都在一次跳轉內發送到了地址0x 7 aa⋯ 49 ad。另一方面,在 dYdX 空投中,使用了更多樣化的交易所位址。值得注意的是,如表 3 所示,部分空投接收者選擇在交易所出售他們的代幣。我們看到了一些常見的交易所,如 Uniswap、Wintermute 和 SushiSwap。

圖 3 :每日交易手續費(美元),(a)每筆交易的平均費用。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測量空投提升

實證研究表明,一些空投在短期內能夠成功吸引用戶,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雖然有一些初步數據顯示空投在實現其他目標方面表現不佳,但關於這個主題的實質研究仍然不足。在本節中,我們透過一些相關指標(如每日交易量、每日活躍地址數、中位數交易費用、鎖定總價值(TVL)、用戶支付的費用以及穩定幣市值)來審視Arbitrum 空投的表現。我們所依賴的數據來自 Growthepie。有關該數據的更多詳細信息,請參見附錄。

獨特活躍地址

非常多的協議在沒有空投的情況下表現更佳,儘管Arbitrum 在空投後獨特地址數量有所增加,並且保持在空投前水平的50% 以上,但其他協議在沒有空投的情況下也實現了類似的增長。例如,Optimism 在 2023 年 5 月實現了更大的地址成長,這可能與 Bedrock 的推出有關。同樣,ZKsync Era 在空投後的兩個月內超越了 Arbitrum 的地址數量。

費用可能解釋了 Arbitrum 與 Optimism 之間的差距縮小。 Arbitrum 在每日活躍地址數上始終領先於 Optimism。然而,數據顯示這一差距正在縮小。在空投前,Arbitrum 的活躍地址數量是 Optimism 的 2.6 倍,但在過去的 50 天裡,這一比例下降至 1.83 倍。 Optimism 自 6 月以來的較低中位數交易費用可能部分解釋了這一趨勢(見圖 3(a))。

獨特地址數量隨時間波動。獨特地址數量表現出波動行為,迅速上升、達到高峰後又下降。值得注意的是,Optimism 和 Arbitrum 在相對地址數量上表現出相反的階段,這可能是由於用戶在費用上漲時在協議之間切換。然而,在中位數交易費用上沒有此類模式,Arbitrum 在 2023 年 5 月中旬的費用始終較低。然而,獨特地址數量這一指標可能被操控。根據我們的分析,Arbitrum 的空投並未導致用戶的長期參與,因為獨特位址指標容易被操控。用戶可以建立多個位址以利用空投限制。這使得這項指標在衡量真實活動時不夠可靠,因為大幅波動可能源自於此類行為。此外,空投軟體的易得性使得此類活動的自動執行更加方便。因此,應該考慮使用其他更抗 Sybil 的指標來評估真實使用者參與,例如結合圖網路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

交易相關指標

交易相關指標為衡量「真實」經濟活動提供了有用的替代,因為用戶必須支付費用來發送交易,排除了具有追溯性回扣或以虧損運作的協議的情況。
考慮交易時,Arbitrum 與 Optimism 之間的差距縮小。值得注意的是,到 7 月底,Arbitrum 與 Optimism 之間的交易數量差距幾乎縮小。此外,Immutable X 的每日交易數量自 Arbitrum 的空投以來幾乎減半,而其獨特地址數量保持相對穩定(見圖 4(b))。這表明,儘管地址數量保持穩定,但用戶對 Immutable X 的參與度已經下降。

圖4 :(a)直接顯示了每個平台每天的交易次數,(b)將每個平台的每日交易次數與Arbitrum 空投前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空投活動對交易數量的影響。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Arbitrum 的每個地址交易量在空投後下降,為了評估 Arbitrum 的空投對用戶在其他協議中參與度的影響,圖 5(a)顯示了每個獨特地址的相對平均每日交易量。自空投以來,Arbitrum 的每用戶交易量已降至空投前水準的 75% 以下。然而,交易量在沒有考慮費用的情況下可能會誤導人,因此僅靠高交易量並不一定能反映真實的用戶參與。在這方面,一些協議要求用戶進行多次交易以獲得空投,這導致在費用較低時活動量膨脹。這與古德哈特定律相符,古德哈特定律指出「當一個指標成為目標時,它就不再是一個好的指標」。

圖 5 :(a)每日交易次數;(b)每日平均交易費用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自 6 月以來,所有協議的平均交易費用相似,良好的指標應能反映用戶的承諾,而交易費用可以作為一個代理,因為它衡量了用戶為與協議互動所願意支付的費用。自六月以來,各協議的每筆交易和每個獨特地址的平均費用相似。比較平均費用和中位數費用(見圖 3)顯示,中位數費用可能更有助於理解使用者行為的變化。另一個有用的指標是與 Arbitrum 空投前 50 天相比的每個地址的相對平均費用,如圖 5(b)所示。這表明,Arbitrum 的用戶參與度並未受到空投的顯著影響,通常遵循與其他協議相似的模式。

Arbitrum 的每日總費用在空投期間激增,Arbitrum 的空投在交易費用方面並沒有為其帶來明顯的長期優勢,如圖 9 所示。儘管 Arbitrum 在空投當天經歷了費用高峰,但這一增長是短暫的。實際上,見圖 6(a),在空投前的 50 天中,Arbitrum 每天的交易費用平均比其他協議高出 1.96 倍,而在資料集的最後 50 天中,這一比例縮小至 1.74 。

圖 6 :(a)Arbitrum 與Optimism 的每日交易費用比率;(b)相對於Arbitrum 空投前50 天的平均值的TVL 增長。

加密空投已死,在逐利的道路上殺死自己

總價值鎖定(TVL),協議的 TVL 是衡量儲存在該協議內所有資產總價值的指標。

Arbitrum 的空投對其TVL 產生了持久影響,在所有考察的指標中,TVL 是唯一在空投後顯示出持久改善的指標:Arbitrum 的TVL 在空投後立即增加了超過50% ,並且自那時起沒有顯著下降,如圖6(b)所示。這或許令人驚訝,因為 Arbitrum 的空投分發策略只考慮了 2023 年 2 月 6 日之前的用戶活動。

共同的空投設計挑戰

空投與傳統的忠誠度計劃類似——例如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提供的新客戶獎金——面臨幾個共同的設計挑戰。然而,區塊鏈技術的獨特背景以及大多數空投所採用的具體機制可能會加劇這些挑戰,甚至引入新的挑戰。在本節中,我們探討其中的三個挑戰。

空投農民

這些是利用複雜策略來最大化所獲得空投代幣數量的用戶。區塊鏈協議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減輕空投農民對系統的操控,常見的方法是限制單一用戶可以獲得的獎勵數量。

因此,協議轉向了人類證明(PoH)服務,例如 Gitcoin 護照。這些服務通常會根據某些指標為使用者分配一個數值評分,評分越高,表示該使用者是真實人的可能性越大。 Gitcoin 護照的指標是基於一系列任務,例如連接用戶的社交媒體帳戶,或持有一定數量的 ETH。這些方法可以透過分析鏈上資料來增強,以檢測和排除 Sybil 攻擊者,但這可能導致假陰性。

還有其他緩解技術,例如要求用戶執行任務,從發送某種類型的交易,到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貼文。這些任務有時顯得任意,導致用戶感到沮喪,並且容易被自動化處理和廉價欺騙,尤其是當協議提供交易費用的回饋時。此外,許多協議對有限數量的 PoH 服務的依賴意味著,空投農民的一次投資可能導致多次空投的豐厚利潤,即使有生物識別身份驗證,也無法保證完全的 Sybil 抵抗。

協議採用的另一種方法是宣布空投,追溯性地獎勵在公告之前活躍的用戶。然而,農民可以提前準備,即使在沒有正式宣布空投的情況下與這些協議互動,正如 dYdX 的空投所示。

獎勵耕作現像不僅限於加密相關的空投,類似的現像也出現在「傳統」忠誠度計畫中。特別是信用卡耕作的做法,即用戶申請信用卡僅為了獲得新用戶的獎勵,然後在獲得獎勵後取消信用卡。鑑於即使在傳統環境中也存在類似問題,在這些環境中用戶可以被輕易識別和懲罰,因此,獎勵空投用戶問題似乎並不容易解決。

去中心化治理的威脅

一些協議透過空投的方式分發治理代幣,以實現其治理過程的去中心化。然而,分發治理代幣可能存在風險。這些代幣使持有者能夠參與協議的治理,並透過投票做出關鍵決策。通常,這些代幣還可以兌換成其他代幣,可能賦予它們貨幣價值,這可能導致更多的農民來獲得這些代幣。

實證證據表明,空投治理代幣的效果可能優於非治理代幣。最近的分析顯示,空投的治理代幣在市值成長率方面比未空投的治理代幣高出最多 14.99% 。然而,作者也指出,當使用常見基準時,這種效應在統計上並不顯著。

儘管這些潛在的好處,若處理不當,空投治理代幣會帶來重大風險。它可能將過多的權力集中在少數使用者手中,導致系統內決策權的不公平分配。此外,一些接受者可能不會考慮協議的最佳利益,可能會透過投票改變協議以便於自身利益,從而對協議的長期成功造成損害。

內線交易

這個問題出現在個人利用特權資訊謀取經濟利益,損害其他協議使用者的利益。這種做法在傳統金融市場中被廣泛認為是違反證券法的行為,並且常常引發區塊鏈社群的負面反應。

當協議內部的某人利用特權資訊來增加自己的利潤時,可能會引發社區的反感。內幕人員可能對確定資格和每個地址獎勵的指標有提前的了解,並可能利用這些資訊。例如,有人聲稱 AltLayer 的成長負責人可能利用內幕消息從空投中獲利 20 萬美元,但後來被認為只是巧合。然而,此類事件可能會削弱用戶對這些協議的信任。

這個問題也引發了關於公平性的擔憂,因為某些用戶比其他用戶擁有更優越和更準確的資訊。識別這些內線交易者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因此協議需要向其用戶提供詳盡的資訊。此外,激勵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和研究小組進行空投後的數據審計,可以透過分析地址細節和轉移模式來幫助識別內線交易者。為了實現這一點,數據可用性至關重要。因此,協議應確保透明性,鼓勵深入分析,以維護區塊鏈社群的誠信和公平。

設計指南

前述的設計挑戰雖然令人擔憂,但可以為未來的空投設計者提供啟示,並為潛在成功的路徑提供指導。

維持用戶參與的替代激勵措施

空投對協議的長期好處可能很難量化,因為潛在的優勢可能是間接的且難以衡量,而費用往往是立即且不可逆轉的。此外,某些成本和影響,例如分發治理代幣所產生的成本,可能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社區可以考慮採用其他措施,以實現成本與收益之間更可預測的關係,而不是使用空投。一個簡單的替代方案是社群投票程序性地獎勵忠實用戶,以獲得未來互動的折扣。在二層(L2)解決方案的背景下,這些折扣可以應用於交易費用。這種方法鼓勵用戶再次與協議互動,以從激勵中獲益,從而促進持續的用戶參與。此外,這種激勵機制對空投農民的抵抗力相對較強,因為折扣在協議外沒有內在價值,且協議的成本僅面向積極使用系統的用戶。

然而,折扣機制的設計必須謹慎,包括確定使用者的資格標準和設定適當的折扣等級。此外,目前尚不清楚折扣是否能夠像空投所提供的即時和有形獎勵那樣有效地吸引用戶。另一種選擇是在較長的時間內進行多次空投,而不是一次性活動。儘管這種方法仍然可能面臨標準一次性空投的一些陷阱,但它可以幫助確保長期的社區參與,防止一些協議在空投後立即經歷用戶採用的下降。 Blast 採取了更具創新性的方法,推出了基於積分的獎勵計劃。在該計劃下,用戶透過多種活動累積積分,從而獲得獎勵,例如將代幣橋接到協議(即從另一個協議轉移資金)和參與增加更多用戶積分的建議計劃。值得注意的是,Blast 在正式啟動之前就收到了 11 億美元的存款。這種方法為使用者對協議的貢獻提供了可衡量的指標,並圍繞著推薦計劃模型進行結構化。

此外,創新的分配機制在減輕白名單地址中 Sybil 攻擊的存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Celestia 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設計,使用 GitHub 提交作為評估用戶對區塊鏈生態系統貢獻的代理。然而,可能出現的擔憂是,使用者或農民可能會在 GitHub 上產生虛假的活動,以利用其他協議的空投,採用與 Celestia 類似的策略。因此,農民可能預期新協議使用與過去空投類似的選擇標準。為了應對這一點,協議可以專注於抵抗可程式操控的指標,從而增加創建自動化用戶帳戶的難度或成本。

目標知名信譽實體

協議可以針對正在建立相關應用程式的開發者和項目,而不是獎勵匿名用戶。例如,在 Arbitrum 的空投中,分發的代幣中有 1.13% 被分配給 DAO 項目。 Arbitrum 也為特定群體提供了除空投之外的額外激勵,例如希望參與研究並開發與協議相關工具的大學生和技術社群成員。

Optimism 實施了另一種方法,將部分收入分配給成功的專案進行追溯性資助,基本上將創業的概念引入區塊鏈世界。優先考慮已建立和信譽良好的實體,包括在協議上建立的專案、研究小組、技術社群和學生,可以促進持續參與。透過資助這些實體,協議可能吸引以價值為驅動的用戶並促進長期參與。

主動監理與社區參與

在空投過程中,持續監控和分析協定資料至關重要,以防止被惡意利用。例如,Linea 團隊發現了一項漏洞,該漏洞允許用戶操縱激勵機制。及時的發現避免了作弊者領取超過三分之一作為激勵措施提供的非同質化代幣(NFT)。

除了技術監管,協議還應透過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和提供漏洞賞金來鼓勵漏洞的揭露,無論漏洞是否已被利用。例如,AzukiDAO 的一位社群成員披露了一個漏洞,使協議能夠迅速處理。監理也應超越鏈上數據。例如,社群媒體經常被騙子利用,他們透過推廣虛假的空投,誘騙用戶連接錢包到詐騙網站,從而竊取用戶資金。即使協議並沒有計劃進行空投,也可能成為此類騙局的目標。

社區積極參與技術討論也有助於提升安全性。例如,ZKsync Era 的 NFT 空投被 cygaar 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了潛在的成本節約改進方案。保持透明度,並向社區提供協議內部運作的見解,有助於增強信任。當技術問題出現時,充分知情的使用者更有可能做出理解的反應。

獎勵應與成本掛鉤

古德哈特法則的影響在許多過去的空投中顯而易見。例如,空投通常透過明牌宣布獎勵用戶來積極參與互動獲得空投(這些項目最好不要參與或是 KOL 在呼喚大家參與的項目)。然而,這些方法可能被濫用,用戶可能透過無意義的虛假交易來達成要求,從而使該標準無法真正反映用戶的真實參與。

問題還在於,用來確定資格的操作指標通常未能考慮使用者為每項操作付出的實際成本。例如,當交易數量是主要指標時,低交易費使得空投農民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滿足交易量要求。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是採用基於聲譽的機制,這可以抑制交易量的人工膨脹。然而,協議必須仔細定義「用戶聲譽」以及評估的適當指標。

相反,高交易費可能會削弱用戶獲得的獎勵價值,降低空投的吸引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獎勵應根據用戶實際付出的成本進行調整,以確保激勵的分配更加公平和有效。

相關工作

近期關於空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後分析設計有效空投活動的指引。

空投研究Yaish 和Livshits 提出了一個空投的理論模型,考慮了誠實用戶和「空投農民」兩類群體,其中後者的空投資格成本更低,並且從使用發行空投的平台中獲得的內在效用也較低。在他們的分析中,顯示當發行方為每個接收者支付非零固定成本時,由農民虛假身份攻擊帶來的威脅會導致無限的發行成本。然而,他們也指出,透過事先設定空投代幣的總量並將其平均分配給所有接收者,可以限制來自農民的損失。此外,透過正確設計空投機制,可以利用農民來促進網路效應,進而吸引那些原本可能選擇競爭平台的誠實用戶。

Makridis 等人探討了治理代幣空投對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成長的影響。透過分析 51 家交易所,他們發現這類空投顯著增加了市場資本化和交易量。 Lommers 等人則提供了各種空投類型(如基礎空投、持幣空投和基於價值的空投模型)的全面概述。他們的研究指出,資格標準、訊號傳遞和實施策略如何影響空投活動的成功,並提供了優化的實際建議。 Fan 等人針對 ParaSwap 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了一個案例研究,提出了一個基於使用者行為和空投效果的角色分類法。他們的研究表明,獲得更高獎勵的用戶更有可能為社區做出積極貢獻。此外,他們也辨識出套利模式,並指出目前偵測空投獵手方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圖網分析和機器學習方法被提出用於解決這些問題的 Sybil 攻擊檢測技術。

Allen 進行了九個空投案例研究(如 Optimism、Arbitrum、Blur),並提供了任務驅動領取設計等方面的見解。該研究強調了動態設計和反饋循環的必要性,並指出由於高級機制的複雜性和成本,一些項目可能會回歸到更簡單的設計。 Allen 等人研究了代幣空投背後的動機,特別關注其在行銷和去中心化中的作用。儘管空投通常被視為行銷工具,作者認為這種理由較為薄弱,因為透過行銷驅動的空投成功的證據有限。相反,去中心化和社區建設被強調為空投的主要動機。

空投的技術面Frowis 等人識別了以太坊大規模空投所面臨的操作挑戰和成本。他們建議,透過特定智能合約優化,可節省高達 50% 的成本,而基於提取的方式則可以將成本轉移給接收者。但總的來說,總成本仍與接收者的數量成正比。

Wahby 等人解決了目前空投機制中的隱私問題,這些機制洩露了接收者的資訊。他們提出了一種基於零知識證明的私人空投方案,使用 RSA 憑證,在保持運算效率的同時實現隱私保護。他們的實現顯著提高了簽名生成和驗證的速度。

結論

本研究識別了空投中常見的問題,並提出了改善其效果的指南。我們對六個主要空投項目的分析顯示,接收者迅速拋售其代幣的情況普遍存在——ENS、dYdX 和1inch 代幣分別有36.62% 、 35.45% 和54.05% 在分發後不久被交易,且中位數僅為兩次交易。這顯示空投未能維持長期的用戶參與,也未能吸引有價值的貢獻者。

對於Arbitrum,我們觀察到空投期間日費用激增,但隨之而來的是每個地址的交易量下降。其他未進行空投的協議表現優於Arbitrum,自 2023 年 6 月以來,協議間的交易費用趨於相似,這表明空投並非用戶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最後,我們討論了空投農民、治理代幣分發和內線交易等挑戰,並為未來的空投策略提供了見解。

原創文章,作者:Block unicorn。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