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銘文賽道看AI Agent敘事:有哪些潛在發展演變邏輯和投資機會?

本文約190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對於Zerebro 這是一種開源引流和做大生態變現的商業化拓展方式,發不發新框架幣或授權MEME 幣都有可能性。

原文作者:Haotian

可能大家都感觉这一轮 AI Agent 叙事推进像极了 23 年以来的铭文赛道,不完全等同的来对比,非常的 Make Sense。我觉得至少可以把铭文赛道过去的历史经验照搬到 AI Agent 赛道,梳理一些潜在发展演变逻辑和投资机会:

“资产发行”叙事泡沫化开端

毫无疑问,无论是铭文、AI Agent 以及曾经的 NFT 等赛道方向,叙事演变都是从“资产发行”的 Fomo 情绪中催生,毕竟太过早期,没人能想明白这类快速流通向市场的代币未来有何用,但或许正因为此,信息不对称会产生潜在“暴富效应”。这将推动 Fomo 情绪会滚雪球一般蔓延开,造成越多人找财富密码,越多无意义代币诞生的“泡沫化”局面。这其实很难避免,反倒是一轮轮牛市涌现的发动机。

比如,铭文赛道最初炒作 BRC 20 ,除了新奇好玩之外,核心卖点就是“first is first”的稀缺性炒作属性,主打逻辑就是争龙一、龙二的叙事开创者先发优势。AI Agent 也不例外,一开始则炒作 AI 交互式对话 AI Agent,同样出现了 Goat、act、fartcoin 等同样 MEME 属性的币,剧本也类似,围绕争龙一龙二的 MEME 大战持续了很久,到现在是否尘埃落定依然未可知。

当然,AI Agent 的资产发行叙事比铭文强很多,至少有了些许 utlity 应用属性,无非是对话互动、生成图文以及触链交易等应用场景如何丰富的问题,以及靠单一应用场景能不能支撑起动辄数亿 FDV 的问题。

但我想提醒的是,AI Agent 天然就具备应用属性,因此赛道应用成熟的过程也是不断剥离 MEME 化的过程,非要选 MEME 的话就找源头最能代表 AI Agent 文化归因的那个。

“框架标准”角逐内卷大戏

当 MEME 化纯金融虚无主义“资产发行”叙事推演到某个阶段一定会转变为技术赋能落地叙事,会围绕技术标准和框架协议的差异性展开一轮更长周期的争锋。

回看铭文出现 ARC 20、SRC 20、DRC 20、Runes 协议以及其他公链铭文刻录压力测试大战等等,是不是很像现在 ELIZA、ARC、Virtual、Vvaifu、zerobro、Griffain、Swarms 等之间的框架和标准大混战?

这个过程赛道的热点会持续被刷新,同样的资金会不停轮动,围绕技术的社区 Community 也会产生,更甚至少不了一些对掐和骂战产生。

所谓,技术大混战的存在主要因为此阶段技术很难自证优劣性,靠 Github repo 分叉数、星标数、发起人从业背景、以及神秘庄操盘入局等信息作为参考判断,都无法对抗项目存在的巨幅波动。因为你不知道哪条信息有参杂水分。

但,既然是技术优劣标准内卷,技术品相一定占据“首位”,我在梳理分析新项目技术框架,特点优势等过程中也是一种“技术筛查”,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避免被一些披着技术外衣的 MEME 币误导。逻辑很简单,技术项目造假的门槛不低,要挑战的是整个开发者群体的审美偏好,没法靠一个花里胡哨的 website 就试图收割。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市场的表征就是“热点轮动”,当中混杂着各种诈骗作妖的项目,但好在能靠卖技术品相搏关注的项目一般不会差。当然,也不要为错过某个新项目而 Fomo,FUD 一定会有(速通盘的宿命),巨幅震荡过程中上车的机会一定会在。即便错过了,也要相信一定会有比它品相更好的那个她出现,此阶段,用渣男思维玩币一定没错。

没办法,再完美的框架标准设计一开始也只是一个 idea,和 ico 时代靠白皮书融资别无二致,最好的逻辑就是比拼的就信息的消化和学习理解力,相信市场还在创新迭代,相信总会有更好的技术框架出现。

只要筛选一个品相好、持续有迭代进步、MCAP 又有性价比的项目站队,接着慢慢等待时间的馈赠就好了。

AI Agent“链化”融合阶段

围绕 AI Agent 技术标准框架的 Build 都是 AI Agent“链化”的前提条件,一个关键问题,ELIZA、ARC、Swarms 等框架标准都是为了快速部署 AI Agent、构建强大性能的 AI Agent 继而让 AI Agent 能更好的服务于人。顺着此逻辑就会发现,web3领域的 AI Agent 不可能只停留在图文信息交互层面,难道仅仅为了娱乐?

AI Agent 要想锁住 Crypto 原生特性就势必得拥抱“交易特性”。如何让 AI Agent 的自动化索引知识、处理信息、最优化决策能力和链上智能合约的自动化、可组合调用特性充分结合才是 AI Agent 接轨区块链要完成的愿景。

况且,AI Agent 本身存在的 Memory 记忆存储问题和多模态交互资源优化和可信交互问题等等,也都需要依托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特性来完成。这还不包括 Tokenomics 的激励特性能带来的好处。因此,可以断言,AI Agent 一定会“链化”。

回想铭文资产发行的叙事走完几波之后,市场最终走到了 VC、开发者相继布局 BTC layer 2 的 infra 叙事上寻求价值应用落地。

AI Agent 也会如此,在经历长时间的资产发行 PVP 和框架标准纷争大乱斗之后,会有大量的旧 infra 链拥抱 AI Agent,也会滋生一些为 AI Agent 提供链化服务的 infra。那个时候,去中心化 AI 才会 Pump 真正成为 DeFi Summer 级别的大赛道。

作为小散肯定很恐慌,难不成让散户在泡沫化叙事中当炮灰,最后留给 VC 来行业摘果子?其实不然,因为 AI Agent 这种 MEME 先行,构建社区的 Build 路径和过往靠 VC 给项目分阶段注资,再向市场交付预期最后 TGE 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了。

VC 一定会大刀阔斧入局,但很可能会改掉玩法。或许 MEME 币先行再后续技术应用落地赋能的方式会成为新式 Tokenomics 常态。

原文链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Odaily立場。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