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Fairy,ChainCatcher
原文編輯:TB,ChainCatcher
曾經風風火火的KOL 輪融資,如今卻成了眾多KOL 的「惡夢」:
“去年投了十多個 KOL 輪,全部虧錢。大部分連幣都沒發,直接沒了。”
“這麼跟你說吧,這輪基本所有 KOL 輪都是沒怎麼賺錢的。”
「去年投了十幾個,最後成功發了2 個。發了的5000 U 進400 U 出。”
本以為是低成本參與優質專案、實現財富增值的捷徑,結果卻是全線虧損。有人無奈調侃:“丟了臉同時丟了錢。”
KOL 輪似乎也快變成一個貶義詞,從財富密碼淪為「資本圍獵場」。
雙贏的“人設”,失衡的結果
KOL 輪融資最初被設定為一種互利共贏的早期融資模式,旨在為專案方和KOL 建立雙贏生態。
專案方借助KOL 的影響力,快速提升知名度,吸引初期流量,並建立活躍社區,以推動專案長期發展。 KOL 則以較低成本參與早期投資,若專案成功,不僅能獲得回報,還能提升產業影響力,實現名利雙收。
然而,現實市場並非如此理想。理想中的「雙贏」逐漸變成了單方面的收割遊戲。
高估值、長鎖倉、低迴報逐漸成為KOL 輪的三大標配,許多專案方的目標已不再是長期建設,而是短期套現。
一地雞毛,KOL 們也在這場遊戲中逐漸迷失,甚至被反向收割。
這輪KOL 輪為何全線虧損?聽聽KOL 們自己怎麼說:
缺乏持久敘事支撐
@realChainDoctor 表示:“這一輪沒有特別持久的敘事(熱點)。”
沒有長期熱點支撐的項目,KOL 輪本質上只是“付費宣發輪”,一旦市場熱度減退,項目難以維持估值,投資回報大幅縮水。
高估值+ 長鎖倉,成“定點坑”
@blockphd 7 表示:“kol 輪基本上都是定點坑,估值高+鎖倉久。”
KOL 輪融資的估值普遍虛高,同時鎖倉時間長,流動性受限,專案方往往承諾“帶朋友上車”,實則是精準收割。有的專案方甚至利用線性釋放機制,逐步砸盤,導致KOL 輪投資者最終被迫「平進平出」甚至虧損離場。
一級市場空間被嚴重壓縮
@0x cryptowizard 表示:“炒幣前置,項目現在給一級和 kol 的空間直接壓縮到 2-3 倍預期,還鎖一年加 cliff。”
這種設計極大地壓縮了投資者的獲利空間,導致回報率不如牛市二級市場。
市場環境惡化,專案方圈錢行為增多
@yuyue_chris 表示:“市場環境差了,十一二月的高點有大量項目方想盡辦法圈錢,尤其是找到身邊人,通過OTC 的形式出貨的同時讓散戶成為退出流動性同時也有騙局,借投資名義圈錢rug……”
許多專案方缺乏長期規劃,開盤即拋售,奉行「多搞專案、小割即安」的策略。這種短線思維讓KOL 輪投資報酬率極度不穩定,甚至連本金都難以收回。加之市場環境變差後,專案方為了圈錢不擇手段。
KOL 能力侷限,資訊不對稱
@yuyue_chris 表示:“雖然KOL 需要自己辨別項目質量,但是大部分KOL 也只是大號散戶,沒有能力完全辨別信息的真實度,所以基於假消息和虛假信息被矇騙坑殺。”
KOL 輪還能玩嗎?
據@YeruiZhang 披露,KOL 輪大致可分為三類:
黑奴輪:一般最多賺2 倍本金或退本金
投資輪:風險與收益並存,伴隨大賠大賺
OTC 喊單輪: TGE 後折扣買幣
黑奴輪條款苛刻,適合希望透過累積人脈、爭取額度的小額投資者。收益有限,但對眼光的要求較低,核心策略是透過與專案方建立關係,爭取更多額度。
投資輪需要「落子無悔」的心態,對專案的底層邏輯、團隊背景和市場前景有深刻理解。 KOL 需具備定價能力,避免因高估值而陷入陷阱。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類別。
OTC 喊單輪的關鍵在於對沖策略,KOL 需對流動性有深刻理解。
這三類都有其獨特的風險和收益模式。從整體來看,一級項目的 KOL 輪考驗的是投資者的眼力,而二級項目的 KOL OTC 輪則考驗對流動性的理解。不過,最重要的是 KOL 在談判價格時的能力。如果定價談不好,一切都是空談。
如今,KOL 生態門檻越來越低,粉絲可以刷,壁壘可以破。越是如此越容易被盯上。目前許多 KOL 選擇遠離 KOL 輪融資,一些散戶也明確表示「絕不打 KOL 輪的項目」。
當然,KOL 輪融資並非全無優質專案。未來的KOL 輪,可能不會完全消失,但必須回歸理性。當投機者退場,只有真正具備價值捕獲能力的人,才能在這場遊戲中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