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hosseeb
原文編譯:深潮TechFlow
深潮注:正值Solana 誕生五週年之際, Dragonfly Capital 的合夥人@hosseeb今日發布一篇推文,回顧他在2018 年是如何錯過以0.04 美元單價參與Solana 種子輪投資,並錯失千倍以上收益的。同時附上當初的投資備忘錄以表懷念。此外我們也節選了Solana 聯創Toly 與Hosseeb 在這則推文下的討論。
以下是原文詳情:
我在2018 年初拒絕了以0.04 美元參與@solana種子輪投資的機會。
以現在的價格,相當於已經錯失3250 倍的回報。
Solana 是我作為初級VC 時評估的第一批專案之一。那時候我還很可愛地天真自信,會為每個放棄投資的項目都寫備忘錄。
現在重讀這份備忘錄簡直是初級VC 的尷尬現場(peak junior VC cringe)。當時我們都沉迷於尋找「以太坊殺手」、研究共識協議,以及什麼技術會取代EVM / eWASM。
所以,這就是完全未經編輯的備忘錄原文—— 我職業生涯中最糟糕的投資MISS。
生日快樂,Solana! 🎂
備忘錄內容
1. 讀完白皮書後,我的速記如下:
他們的重大創新是歷史證明(PoH)。本質上這是一個可驗證的時間延遲函數,採用連續哈希運算,類似於順序工作量證明。換句話說,選出一個時間維護者,該維護者不斷地對某個值進行迭代雜湊運算,並公佈所有中間雜湊值。由於這個過程必須在單一核心上串行執行,無法並行化,節點應該能夠預測連續哈希之間經過的時間量(大概是基於他們對硬體性能的了解?)。
PoH 節點也會將任何目前狀態(例如要提交的交易)混入這些雜湊中。這樣便可以建立可以可靠地加蓋時間戳記的事件記錄。
如果PoH 節點出現問題或無法保證上線,他們提出了一個方案,讓多個PoH 節點定期相互混合狀態。
一組驗證者節點會重播並驗證PoH 節點的操作(驗證過程可以透過MapReduce 架構實現更有效率的平行化)。這些驗證者透過類似Casper 的協議使用PoS 達成共識。如果發現PoH 節點出現拜占庭問題或行為不當,驗證者節點可以選出新的PoH 節點取而代之。
看起來他們將開發支付和智能合約功能。
他們聲稱可達到71 萬TPS,並在單節點測試網路上實現了3.5 萬TPS。
2. 我的想法:
他們的數字完全是扯淡。 71 萬TPS 簡直可笑;連Google每秒的搜尋量都不到10 萬。這個數據被放在他們網站最顯眼的位置,讓我非常警惕。
收回之前說白皮書寫得好的評價。高層次的內容不錯,但技術細節非常缺乏且模糊。作為一個共識協議的描述,嚴謹性令人失望。
團隊主要由高通的底層工程師組成。 CEO 和CTO 主要從事作業系統、嵌入式系統、GPU 最佳化和編譯器的工作。他們在分散式系統和密碼學方面的背景明顯不夠強,這點在論文中表現得很明顯。對拜占庭容錯問題的處理很差。讓我想起了Raiblocks/Nano 的白皮書(他們也是底層工程師)。
而白皮書中這樣的內容讓我產生疑慮:
[Solana 白皮書原文,第5.12 節]
PoH 允許網路驗證者以某種程度的確定性觀察過去發生的事件及其時間。當PoH 生成器產生訊息流時,所有驗證者需要在500 ms 內提交他們對狀態的簽名。這個數值可以根據網絡條件進一步降低。由於每個驗證都被輸入到流中,網絡中的每個人都可以驗證所有驗證者在他們的過程中提交了他們的失敗過程中的每個人都可以直接觀察。
這不是一個共識協議。假設在訊息傳遞上將500 ms 限制為共識是相當成問題的,並且沒有有意義地實現拜占庭容錯。況且他們如何測量500 ms?考慮到他們將基於執行的迭代哈希數量來估計時間流逝,系統中的其他節點如何就500 ms 的經過達成共識?此外,他們將如何解決因硬體改進、硬體故障或噪音導致的時脈速度隨時間推移產生的偏差?分散式系統中的時間問題非常複雜,我認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它有多難。
再說了,誰在乎時間?這是區塊鏈領域的一大問題嗎?人們對15 秒/1 秒(例如DFINITY 之類的東西)的區塊時間粒度不夠滿意嗎?我認為這不算什麼問題,他們在協議中引入的複雜性和混亂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多價值。
他們有一個部分專門討論攻擊和激勵不對齊問題。他們對攻擊的回應完全無法令人信服,而且同樣缺乏嚴謹性或細節說明。
他們有整整一個章節討論複製證明,就像Filecoin 那樣。搞什麼?告訴我你的共識協議和如何實現交易、帳戶,你的區塊鏈會有什麼特性。我不關心資料儲存證明。
還有一大段開始描述智能合約,但只是說他們將使用LLVM 作為後端以支援多個平台。但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提。
大量關於GPU 和並行化的內容。這暴露出一種奇怪的專注感—— 如果他們需要實現BFT 共識協議和可用的智能合約平台,就不應該沉迷於他們資料包格式的並行處理。我記得他們在我看過的演示中也是這樣—— 花了大部分時間討論如何使用這些節點處理優化,而幾乎沒有時間實際描述他們的共識協議。
結論:我絕對不會投這個項目
有趣的是,時隔5 年後,當Haseeb @hosseeb發推祝福Solana 已經成功在加密擁有一席之地,並調侃當初稚嫩的自己如何錯失大機會時,Solana 聯創Toly @aeyakovenko在這篇推文下回复:“你當初稚嫩的自己如何錯失大機會時,Solana 聯創Toly @aeyakovenko在這篇推文下回复:“你當初稚嫩的自己如何錯失大機會時,Solana 聯創Toly @aeyakovenko在這篇推文下回复:“你當初稚嫩的自己確實都是合理的。本質上這是一個賭注——不具備的問題。
而後Haseeb 回覆Toly:“我想這就是其中的教訓。你們對底層優化和獨特攻擊角度的執著,是其他團隊所不具備的。這種發揮到極致的的揚長避短才是最重要的。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