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avatar
深潮TechFlow
8小時前
本文約435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解讀穩定幣如何從「鏈上現金」演變為左右美國財政政策的重要變數。

原文作者:深潮TechFlow

穩定幣,無疑是最近一周加密市場的熱門話題。

前有美國 GENIUS 穩定幣法案通過參議院程序投票,後有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 ,穩定幣如今已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變數。

在美國,穩定幣的未來發展不僅關乎數位資產市場的繁榮,更可能對國債需求、銀行存款流動性以及美元霸權產生深遠影響。

而在GENIUS 法案通過前的一個月,美國財政部的「智庫」-財政借款諮詢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簡稱TBAC),用一份報告深入探討了穩定幣的擴張對美國財政和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

作為財政部製定債務融資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TBAC 的建議不僅直接影響美國國債的發行策略,還可能間接塑造穩定幣的監管路徑。

那麼,TBAC 如何看待穩定幣的成長?這智囊團的觀點是否會影響財政部的債務管理決策?

我們將以TBAC 的最新報告為切入點,解讀穩定幣如何從「鏈上現金」演變為左右美國財政政策的重要變數。

TBAC,財政智囊團

首先簡介一下TBAC。

TBAC 是向財政部提供經濟觀察和債務管理建議的諮詢委員會,其成員由來自買方和賣方金融機構的高級代表組成,包括銀行、經紀交易商、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也是美國財政部製定債務融資計畫的重要部分。

TBAC 會議

TBAC 會議主要是向美國財政部提供融資建議,是美國財政部製定債務融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融資計畫的流程來看,美國財政部季度融資流程包括三個環節:

1)國庫債務管理者向一級交易商徵求建議;

2)與主要交易商會議之後,國庫債務管理者向 TBAC 徵求建議;針對財政部提出的問題和討論資料,TBAC 會向財政部長發布正式報告;

3)國庫債務管理者根據研究分析和從私部門收到的建議對債務管理政策的變化做出決定。

報告摘要:對美國銀行、國債市場、貨幣供應的影響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 銀行存款:穩定幣對銀行存款的影響取決於其是否具備收益功能,以及相對於其他金融產品的操作支付特性。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銀行可能需要提高利率以維持資金,或尋求替代融資來源。

  • 國債市場:國債需求的整體增加,穩定幣立法中的儲備要求將為國債提供額外且不斷增長的需求來源;國債持有期限的整體前移,立法要求穩定幣發行者持有期限小於 93 天的國庫券,導致國債持有集中於短期。

  • 貨幣供應:穩定幣的需求可能對美國貨幣供應產生淨中性影響。然而,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吸引力可能會將當前非美元流動性持有轉向美元。

  • 現有市場結構影響:目前的立法提案未能為不符合資格的發行者提供進入主帳戶的途徑。穩定幣發行者無法進入聯準會,可能加劇穩定幣在壓力或波動時期的風險。

數位貨幣當前的多樣化實現:從私人到央行的全景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這張圖為我們提供了數位貨幣全景視圖,展示了其多樣化的實現路徑及其在各領域的實際應用。

1. 數位貨幣的分類

  • 私人部門發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

  • Tokenised Deposits(代幣化存款):代表商業銀行存款責任的區塊鏈化。

  • Tokenised Money Market Funds(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基於區塊鏈的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

  • 私人部門發行(央行資產負債表)

  • 穩定幣:以 1: 1 儲備資產支持的區塊鏈現金表現形式,可為計息或非計息。

  • 私人或公共部門發行

  • 加密貨幣:基於去中心化網路的虛擬貨幣。

  • 央行發行

  • Trigger Solutions(觸發解決方案):區塊鏈與央行即時全額結算系統(RTGS)的連結。

  • CBDC(央行數位貨幣):央行直接發行並監管的區塊鏈現金表現。

2. 當前的市場趨勢

  • 代幣化存款

  • JP Morgan 和 Citi 已經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與回購活動解決方案。

  • 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

  • BlackRock 推出的BUIDL 吸引了超過 2.4 億美元投資。

  • Franklin Templeton 推出BENJI 代幣,支援Stellar、Polygon 和Ethereum 區塊鏈。

  • 穩定幣

  • 市場由 Tether 和 Circle 等主要發行商主導,總市值約 2,340 億美元。

  • 加密貨幣

  • 總市值接近 3 兆美元,主流幣種包括比特幣(1.7 兆美元)和以太幣(1,910 億美元)。

  • 觸發解決方案

  • 德國央行推出的機制促進了區塊鏈資產與傳統支付系統的結算。

  • CBDC

  • 在追蹤的 134 個國家和貨幣聯盟中, 25% 已推出, 33% 處於試點階段, 48% 仍在開發中。

穩定幣市場現況:市值與關鍵事件一覽

穩定幣市場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波動與發展。截至 2025 年 4 月 14 日,整個市場的總市值已達到 2,340 億美元,其中 USDT(Tether)以 1,450 億美元的規模佔據主導地位,而 USDC(Circle)則以 602 億美元緊隨其後,其他穩定幣的總市值為 287 億美元。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回顧過去四年,穩定幣市場的兩次重大事件成為了產業發展的分水嶺。

2022 年 5 月,演算法穩定幣 UST 的崩盤引發了整個 DeFi 領域的信任危機。 UST 的脫錨不僅讓市場對演算法穩定幣的可行性產生質疑,也波及了其他穩定幣的市場信心。

緊接著, 2023 年 3 月的地區銀行危機再次讓市場陷入動盪。當時,USDC 的發行方 Circle 有約 33 億美元的儲備被凍結在矽谷銀行(SVB),導致 USDC 短暫脫錨。這一事件使得市場重新評估穩定幣的儲備透明度與安全性,而 USDT 則在此期間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市場份額。

儘管經歷了多次危機,穩定幣市場在 2024 年逐步恢復,並與更廣泛的數位資產市場發展保持同步。 2024 年,美國推出了首批現貨加密 ETF,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接觸 BTC 和 ETH 的工具。

目前,穩定幣市場的成長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機構投資興趣的增加、全球監管框架的逐步完善,以及鏈上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數位貨幣市場基金與穩定幣:兩種鏈上資產的對比

隨著數位貨幣市場基金(Tokenized Money Market Funds,簡稱 MMFs)的快速成長,一種替代穩定幣的敘事逐漸形成。儘管兩者在使用情境上存在相似之處,但一個顯著的差異是穩定幣無法根據當前的《GENIUS 法案》成為收益型工具,而 MMFs 則可以透過底層資產為投資者帶來收益。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市場潛力:從2,300 億到2 兆美元

報告認為,穩定幣的市值預計在2028 年達到約2 兆美元。這一成長軌跡不僅依賴市場需求的自然擴張,也受到多種關鍵驅動因素的推動,這些因素可以歸納為採用、經濟和監管三大類。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 採用:金融機構的參與、批發市場交易的鏈上遷移,以及商家對穩定幣支付的支持,正逐步推動其成為主流支付和交易工具。

  • 經濟:穩定幣的價值儲存功能正在被重新定義,尤其是利息型穩定幣的興起,為持有者提供了收益產生的可能性。

  • 監管:穩定幣若能被納入資本與流動性管理框架,並獲得銀行在公鏈上服務的許可,將進一步增強其合法性與可信度,

(註:報告發出時穩定幣法案尚未通過,此時已進入投票程序階段)

預計到2028 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2,340 億美元成長至2 兆美元。這一增長需要交易量顯著提升,並假設穩定幣的流通速度保持不變。

美元穩定幣的市場主導地位

  • USD 穩定幣佔法幣掛鉤穩定幣總量的 83% ,遠高於其他貨幣(EUR 佔8% ,其他佔9% )。

  • 在整體穩定幣市值中,USD 穩定幣的佔比超過 99% ,市值達 2,330 億美元,其中約 1,200 億美元 由美國公債支持。非USD 穩定幣市值僅 6.06 億美元。

  • USD 穩定幣的市場規模是非USD 穩定幣的 386 倍,顯示其在全球穩定幣市場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穩定幣成長對銀行存款的潛在影響

穩定幣的成長可能對銀行存款產生顯著影響,特別是其設計是否支付利息將成為關鍵因素。

截至2024 年第四季度,美國的總存款規模達到 17.8 兆美元,其中非交易型存款(包括儲蓄帳戶和定期存款)佔據主要部分,分別為 8.3 兆美元 和 2.9 兆美元。交易型存款則包括活期存款(5.7 兆美元)和其他非活期交易存款(0.9 兆美元)。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在這些存款中,交易型存款被認為最“脆弱”,即更容易受到穩定幣的衝擊。原因在於,這類存款通常不支付利息,主要用於日常活動,且易於轉移。而未投保的存款在市場不確定性期間,往往會被持有人轉移至收益較高或風險較低的工具,如貨幣市場基金(MMFs)。

如果穩定幣不支付利息,其成長將主要依賴支付功能和數位資產市場的整體活躍度,因此對銀行存款的衝擊有限。然而,如果穩定幣開始支付利息,特別是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或使用便利性,傳統存款可能會大規模轉移至此類穩定幣。在這種情況下,USD 掛鉤的利息型穩定幣不僅會吸引鏈上用戶,還會成為價值儲存的重要工具,進一步強化其全球吸引力。

綜上,穩定幣設計的利息屬性將直接影響其對銀行存款的潛在衝擊程度:

非利息型穩定幣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利息型穩定幣可能顯著改變存款格局。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穩定幣成長對美國公債的潛在影響

根據公開的儲備數據,主要穩定幣發行方目前持有超過 1200 億美元 的短期國債(T-Bills),其中Tether(USDT)佔比最高,約為 65.7% 的儲備配置在T-Bills 中。這一趨勢表明,穩定幣發行方已成為短期國債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預計未來,穩定幣發行方對T-Bills 的需求將與整體市場工具的擴張密切相關。

未來幾年,這種需求可能會額外推高約9,000 億美元的短期公債需求。

穩定幣的成長與銀行存款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大量資金可能從銀行存款流向穩定幣支持的資產,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或信任危機(如穩定幣脫錨)期間,這種轉移可能會進一步放大。

美國《GENIUS 法案》對短期國債的要求可能進一步推動穩定幣發行方對T-Bills 的配置。

從市場規模來看, 2024 年穩定幣發行方持有的T-Bills 規模約為 1,200 億美元,而到2028 年,這一數字可能成長至 1 兆美元,成長幅度達到 8.3 倍。相較之下,當前代幣化政府證券的市場規模僅為 29 億美元,顯示出巨大的成長潛力。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總結來看,穩定幣發行方對T-Bills 的需求正在重塑短期國債市場的生態,但這種成長也可能加劇銀行存款和市場流動性之間的競爭。

穩定幣成長對美國貨幣供應成長的潛在影響

穩定幣的成長對美國貨幣供應(M 1、M2 和M 3)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金流動的潛在轉移上,而不是總量的直接變化。

當前貨幣供給結構:

  • M 1 包括流通中的貨幣、活期存款和其他可支票存款,總計約 6.6 兆美元。

  • M2 包括儲蓄存款、小額定期存款和零售貨幣市場基金(MMFs)。

  • M 3 包括短期回購協議、機構MMFs 和大額長期存款。

穩定幣的角色:

  • 穩定幣被視為一種新的價值儲存手段,特別是在《GENIUS 法案》的框架下。

  • 穩定幣可能會吸引部分資金從M 1 和M2 流出,轉向穩定幣持有者,尤其是非美元持有者。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潛在影響

  • 資金的轉移:

穩定幣的成長可能不會直接改變美國貨幣供應的總量,但會導致資金從M 1 和M2 轉移。這種轉移可能會影響銀行的流動性和傳統存款的吸引力。

  • 國際影響:

穩定幣作為一種獲取美元的方式,可能會增加非美元持有者對美元的需求,從而增加對美國貨幣供應的流入。這種趨勢可能會促進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和接受。

穩定幣的成長雖然不會立即改變美國的貨幣供應總量,但其作為價值儲存和貨幣取得方式的潛力,可能會對資金流動和國際美元需求產生深遠影響。這現象需要在政策制定和金融監管中加以關注,以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未來穩定幣監管的可能方向

美國目前提出的穩定幣監管架構與2010 年後MMF 的改革要求類似,重點包括:

  • 儲備要求:確保穩定幣儲備的高流動性和安全性。

  • 市場准入:探討穩定幣發行者是否可以獲得聯準會(FED)支援、存款保險或24/7 回購市場的存取。

這些措施旨在降低穩定幣脫錨風險,並增強市場的穩定性。

報告解讀:美國財政部智庫,怎麼看待穩定幣?

總結

  • 市場規模潛力

穩定幣市場預計在持續的市場和監管突破下,到 2030 年將成長至約2 兆美元。

  • 美元錨定的主導地位

穩定幣市場主要由美元錨定的穩定幣組成,這使得近期的重點集中在潛在的美國監管框架及其立法對穩定幣成長的加速影響。

  • 對傳統銀行的衝擊與機遇

穩定幣可能透過吸引存款對傳統銀行造成衝擊,但同時也為銀行和金融機構創造了開發創新服務的機會,並能從區塊鏈技術的使用中獲益。

  • 穩定幣設計與採用的深遠影響

穩定幣的最終設計和採用方式將決定其對傳統銀行體系的影響程度,以及對美國公債需求的潛在動力。

原創文章,作者:深潮TechFlow。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