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WhiteRunner
有人說,中年男子有三寶:釣魚、茅台、始祖鳥。
釣魚,是情緒避風港;茅台,是社交硬通貨;始祖鳥,是體面與身分的象徵。
你可能沒注意到,其實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三寶」。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對,走彎路還得交學費。
到了幣圈也一樣。行情風起雲湧,新專案天天有,新人剛進場,最怕買錯幣、下錯註。
股市有個段子是說“只要你什麼都不買,你就超越了90% 股民”,而在幣圈,如果你能先搞懂“幣圈三寶”——比特幣、穩定幣、平台幣,有了它們做基本盤,你就有可能比大部分人走得都遠。
一、「幣圈三寶」是被投資者驗證的共識
剛進幣圈時,很多人最常犯的錯,就是聽誰喊單就跟著衝,專案白皮書看不懂,名字裡帶個「AI」或「Fi」就覺得能翻倍。
但混得久了你會發現,幣圈不是看誰講得最響,而是看誰撐得最久。
那些真正能穿越牛熊、波動再大也不會歸零的幣基本上就三類,我稱之為「幣圈三寶」:
比特幣,幣圈的核心,市場的底牌
穩定幣,日常繞不開的資金中繼站
平台幣,交易所的金鏟子和權益憑證
它們不是某個KOL 或VC 發明和炒作的概念,而是無數投資者在漲漲跌跌中反覆驗證出來的共識——將它們合理配置,遠比追熱點來得重要得多。
就像傳統理財講“現金+固收+權益”,幣圈裡也有自己的“基礎倉位組合”。如果說山寨幣是賭場籌碼,那這三樣,就是你口袋裡真正能保值的資產。
二、比特幣:慢打快,幣圈的底層邏輯與超級資產
幣圈的每一刻都在風雲變幻,而比特幣就是那個始終不變的「定海神針」。
近期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截至撰文時間7 月14 日,比特幣價格已突破12 萬美元,市值超2.4 兆美元,超過了亞馬遜等一眾巨頭,位列全球資產市值排行第五(BTC 123.FANS,25 年 7 月 15 日)。這不是一場投機的勝利,而是全球市場對它的重新定價。
當越來越多的國家基金、華爾街機構、上市公司把BTC 納入長期投資組合,它早已不是當年的“投機幣”,而成為主流資本認可的價值存儲資產。
你可以不持有它,但你必須理解它——因為它不僅定義了幣圈的估值邏輯,也在實際主導市場的周期起伏。
新手進場總想找風口,但最穩的風口就是方向本身。 BTC 的長期價值不僅體現在價格漲幅,更體現在它能穿越週期、抗住情緒、連結傳統金融和加密世界。
回看這三年數據:
2022 年熊市時BTC 跌到1.6 萬美金
2023 年突破4.4 萬美金
2024 年漲超10.6 萬美金
現在已站上12.2 萬美金,近三年上漲約300%
看過一句話,「當你第一次認識比特幣,那是你能擁有最多比特幣的時候」。如果你不知道該從什麼幣開始入手,那比特幣永遠是幣圈最好的起點。
三、穩定幣:資金的避風港,投資者的錢包必備
如果說比特幣是幣圈的方向盤,那麼穩定幣就是你的煞車和離合器。
它不漲不跌,不炒不熱,但在每一場波動中,它都是資金的避風港,是無數投資者「能進能退」的那口氣。
你可以一整週不買山寨幣,但你一天都離不開穩定幣。
無論是交易、避險、轉帳、套現,或是參與DeFi、CeFi、打新項目, USDT、USDC、FDUSD 等主流穩定幣幾乎是所有操作的流動性入口。
更關鍵的是,穩定幣還是幣圈最直接的「現金倉」:當你賣出高波動資產、落袋為安時,資金不是直接出圈,而是回到穩定幣裡等待下一次機會。
截至2025 年年中,全球穩定幣市值接近1,500 億美元,光USDT 一種,就超過1,100 億美元。它的交易量甚至多次超過BTC,是真正的「幣圈血液系統」。
新人投資最怕的,不是錯過漲幅,而是無法退出。穩定幣的存在,就是讓你隨時按下暫停鍵,不被情緒裹挾,不被市場吞噬。
如果說比特幣給你方向,那穩定幣,就是隨時能回頭的安全墊。
四、平台幣:與平台共成長,一般投資者的金鏟子
如果說比特幣是高牆、穩定幣是地板,那麼平台幣就是要登高的雲梯。
平台幣,是綁定交易所業務與生態的一類資產。它不像一些「敘事幣」那樣全靠說故事,也不靠資本拉盤。它的價值來源很明確:平台成長,使用者受益。
只要你在交易所上進行過交易、質押、參與打新,幾乎都繞不開平台幣的應用場景。最常見的有:
手續費抵扣
Launchpad/Launchpool 參與權
VIP 等級系統
質押獎勵與鏈上gas 優惠
甚至在部分公鏈生態中作為主幣流通
而對持有者來說,平台幣的核心吸引力,在於它「不是靠炒,而是靠用」。
平台越大、用戶越多、業務越活躍,平台幣的銷毀頻率就越高、應用場景越豐富。這是一種真正「跟平台成長綁定」的投資邏輯。
例如,近年來表現較強的平台幣包括BNB(幣安)、OKB(OKX)、BGB(Bitget)等,而它們在貨幣供應和使用場景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今年Q2 季度,BNB 以10% 的綜合收益排名第一,BGB 和OKB 以7% 和6% 的綜合收益分列第二和第三名(資料來源:CoinRank)。去年BGB 在震盪環境下走出獨立行情,一路上漲突破新高,是去年表現最亮眼的平台幣。
判斷一個平台幣值不值得持有,光看價格遠遠不夠。它的核心價值,往往藏在它怎麼回饋HODLER,一個典型的評價依據是銷毀機制和流通比例。
以BNB 為例,它每季會根據平台利潤回購銷毀一定比例的代幣,持續減少流通供應。這個機制在過去幾年支撐了BNB 的長期上漲,並成為後來平台幣競相效仿的「標準配置」。 7 月的第32 次季度銷毀,總計銷毀1, 595, 599.78 枚BNB,價值約10.24 億美元(包括實際銷毀的1, 595, 470.69 枚和Pioneer Burn 計劃銷毀的129.10 枚)。
BGB 的銷毀機制算是最明確且持續執行力最強,其銷毀量主要來自鏈上使用產生的費用和固定銷毀量, 25 年第二季度銷毀30, 001, 053.1 枚,總價值約為1.38 億美元,約佔總供應量的2.56% 。與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先前Bitget 主動銷毀了團隊持有的全部8 億枚BGB,意味著Bitget 對BGB 完全放棄控盤,結合平台上多樣化的理財、打新、賺幣玩法,BGB HODLER 的權益持續得以放大。
OKB 執行季度計畫性回購銷毀,每期銷毀比例不固定。 6 月的第28 次銷毀數量為42, 437, 632 枚,價值約4,200 萬美元。目前OKB 的流通率相對BNB 和BGB 較低。
每個平台幣都有自己的邏輯和風格,綜合來看, BGB 透過穩定地銷毀、去控盤化和生態實用性這三個維度,具備了相對更透明、更可信的價值路徑。
尾聲:投資“幣圈三寶”,抓穩機會
幣圈的故事永遠講不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新的敘事、新的概念、新的暴富神話。但是,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真正的長期贏家,往往不是賭對熱點的人,而是配置得穩的人。
比特幣、穩定幣、平台幣,共同承載了最基礎、最穩固的幣圈邏輯:
比特幣幫你守底線,是數位時代的價值基石;
穩定幣幫你控節奏,是風暴中的緩衝區;
平台幣給你參與感,是你與大平台共贏的通道。
這三類資產,不一定讓你一夜致富,但能讓你不輕易出局。它們不是“最亮眼的”,但往往是“最有用的”。
每個人的策略不同,風格不同,目標也不同。但在幣圈這個高波動的市場中,如果你一開始就能拿對三樣,那你至少走在了一條更少踩坑、更能累積的路徑上。
投資,不只要穩得住,更要看得遠;機會,不在風口裡,而在你能掌控的佈局中。
幣圈三寶在手,不只是走得更遠,更是贏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