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Ebunker Co-foudner 0x Todd
一個事實,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客觀事實(objective)
主觀事實(subjective)
介於中間的 「主體之間」(intersubjective)事實。
舉個例子:
1. 客觀事實,比如說, 1+ 1 = 2 ;
2. 主觀事實,比如說,有人覺得@0x_todd 長得帥;
3. “主體之間”的事實,有點抽象,它來自於“社交共識”,比如說:ChatGPT 是當今AI 的龍頭之一。
「主體之間」的事實,它沒有客觀事實那麼的板上釘釘,也沒有主觀事實那麼的張口就來。
它是一個主體之間的——用人話說——它是群眾的共識,儘管可能不是真理。
如果到 Crypto,再舉幾個例子:
1. 客觀事實,比如說,EVM 執行的程式碼,如果執行了某個功能,一定會輸出某個結果。
2. 主觀事實,比如說,一條推特,我覺得@eigenlayer 給早期持有者劃分的比例太少了;
3. “主體之間”的事實,也同樣來自於“社交共識”,比如說,比特幣是crypto 的龍頭;或者某節點作惡了,因為它隱瞞了一些數據。
如今,大家都知道 Re-staking 是做什麼的:
用 ETH 作為押金,完成一些驗證工作;
1. 驗證成功,則賺取佣金;
2. 如果搞砸,則扣除押金。
但是,要怎麼判斷你到底搞砸還是成功了?押金誰來扣?這是一個難題。
驗證「客觀事實」的還好,有非常明確的判斷標準。例如某個智能合約是否執行成功,這很好處理。
驗證客觀事實的,用 $ETH 當押金沒問題。
但是驗證「主體之間事實」的就麻煩了,這界定標準也不是那麼清晰。這時候你還敢用 $ETH 當押金嗎?你肯定不敢。
所以,Eigenlayer 認為,凡是涉及到主體之間事實的驗證,不再用ETH 作為re-staking,而是用$Eigen 代幣。
這仍然沒解決我們剛才的問題。到底要怎麼判斷你到底搞砸還是成功了?
1. 靠多數人投票?那麼也會帶來“多數人暴政”,例如大戶可以聯手消滅小戶。
2. 靠委員會裁決?那我們來crypto 幹嘛?
所以,Eigen 代幣Staking 準備用第3 種想法:
3. 依靠fork(分叉)。如果真的圍繞著一個「主體之間事實」出現了巨大分歧,那麼還有最後手段,就是fork。
如果你(以及和你站在同一邊的人)都認為其他人都錯了,即使你目前不掌握多數席位,那麼你可以直接分叉代幣,然後沒收其他人的。
注意,這是最終殺手鐧。
到底什麼是圍繞著一個「主體之間事實」出現的巨大分歧呢?
舉個例子,當年,川普因為一點點選票連任失敗,拜登當選第46 任美國總統,但是在某個短暫的窗口,川普宣稱拜登「偷」了他的票,他才是真正合法的第46 任美國總統。
在這件事塵埃落定之前,肯定有不少人是堅定相信川普是真正的 46 任總統,而且他們沒有主觀作惡的意願,且雙方的支持者都無法說服對方。
Eigenlayer 認為,解決這類問題最好的方案:就是互相fork 代幣,讓時間檢驗這一切,因為最終一定會有一方逐漸失去正統性,接近歸零。
所以:
1. 在川普支持者的眼裡(即川普版的EIGEN),要把所有拜登支持者的押金全部沒收;
2. 在拜登支持者的視野裡(即拜登版的EIGEN),要把所有川普支持者的押金全部沒收。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清楚了,川普在大眾視野裡並非 46 任總統,川普版的EIGEN 最終歸零,所以沒收了拜登支持者的代幣也無所謂,反正都是0 。
相反,拜登在大眾視野裡是46 任總統,拜登版的EIGEN 變成正版EIGEN,川普支持者代幣之前被沒收,也付出了代價。
這就是 intersubjective forking 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這些必須用 EIGEN 幣才行,而不能用ETH。 ETH fork 太難了,而且這也不利於ETH 安全。當然,這肯定也有讓自己代幣盡可能鎖住的私心。
另外還有一個小細節,EIGEN 是雙代幣模型。
一個是標準的 ERC-20 代幣,它不會Fork,可以用於上交易所或DeFi。
一個是真正用來判斷事實的代幣,如果真的出現了巨大分歧,它理論上可以無限 Fork。
這兩個代幣之間是隔離的,但是有一定的映射關係,有興趣可以去看白皮書,這裡不再贅述。
最後概括一下,Eigenlayer 抽像出了一類新的事實(intersubjective),它不能用先前的方案(ETH Restaking)解決,所以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基於EIGEN 代幣的Staking 和Slashing),即發行新的工作代幣$E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