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BounceBit:V2前瞻,化繁為簡

avatar
jk
半個月前
本文約439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如果去中心化的夢想無法實現,那麼CeDeFi就是市場的方向。

原創|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jk

專訪BounceBit:V2前瞻,化繁為簡

隨著 DeFi 領域的快速發展,Bouncebit 自從在幣安上線之後,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從最初的創意構思到如今成為資產管理的重要參與者,Bouncebit 的旅程充滿了挑戰與機會。

Odaily星球日報有幸採訪了 Bouncebit 的創始團隊,深入探討了他們如何透過創新的CeDeFi 模式,整合資源並優化用戶體驗,推動資產管理的變革。同時,團隊也分享了Bouncebit 最近發布的V2 版本的主要功能,以及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

在訪談中,Bouncebit 的創辦人們也討論了未來幾個月內用戶應期待的里程碑事件。他們的願景不僅是推動自身的成長,更是希望在去中心化金融的浪潮中引領產業的創新與變革。讓我們一起了解Bouncebit 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以下為採訪全文:

Odaily:

今天我們可以稍微隨意一些,從專案和產業的角度都可以聊聊。我們可以從創立初衷開始聊,談談創業的起點,靈感來源,以及中間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可以分享。

Bouncebit:

我們最初的構想打造一個CeDeFi。 Ethena 這個專案最早提出了類似的概念,但他們所有的交易都是由團隊完成的。這種自營模式的存在一定風險,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所以我們決定避開這種直接進行交易的方式,而是將交易交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團隊處理。我們有幸認識了許多擅長套利的團隊,因此選擇整合各方資源,每個人專注於自己的優勢領域,這樣就能快速實現合作。

舉個例子,幣安的託管服務非常強大,但主要面向大戶,一般用戶幾乎很難接觸。你得在像比特大陸這樣的平台擁有大量比特幣,才能享受這些高端策略,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難度很高。然而,儘管這些團隊表現出色,但他們的融資難度很高。我認為 DeFi 是一個很好的融資工具,所以我們選擇專注於提供融資工具,而讓其他團隊繼續專注於他們擅長的交易和套利。透過這種資源整合,散戶也能享受到類似大戶的策略。

我們選擇比特幣作為核心資產,部分原因是當時比特幣 Layer 2 熱度很高。雖然大家都在談論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但我始終認為,比特幣離不開一定程度的中心化支援。因此,我們坦然接受 CeFi + DeFi 的混合模式,因為這在實際操作上更為可行。比特幣生態中的許多項目,例如Babylon,最終仍依賴中心化的託管服務。所以說忽視中心化的存在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認為接受並整合這兩者才是未來的方向。

我一直專注於做 DeFi,經歷過市場的起伏,因此希望能夠尋找更長期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著眼於短期收益。這也是我們選擇從資金套利的角度來進行交易的初衷。

Odaily:

我們都知道, Bouncebit 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是因為幣安的 Megadrop 首發了 Bouncebit,用戶在短短兩天內飆升。現在幾個月過去了,您怎麼看待這個事件的作用?它在整個的專案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Bouncebit:

作為一個資產管理項目,Bouncebit 與那些單純卷 TVL 的 DeFi 項目不同。其他項目通常只是讓用戶將資金存放在錢包中,而我們需要用戶將資金存入託管帳戶並參與套利,這比一般DeFi 產品要復雜得多,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虧損的用戶,他們會更加猶豫。因此,我們的用戶成長雖然較為穩健,但成長率相對緩慢,在幣安發佈公告前TVL 才剛過 10 億。不過,即便如此,我們在三、四月份為用戶賺了約 1000 萬美元,這不是透過借貸,而是純粹的資管比特幣套利實現的。

作為幣安 Megadrop 首發項目,這次活動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大量流量,也讓許多用戶第一次接觸並使用了 BTCB。我們也透過設計這次活動找到了有效的切入點,也就是使用者不需要複雜的轉換操作,只要將比特幣直接提到 BSC 鏈上,體驗非常無縫。這使得我們成為第一個充分利用 BTCB 的項目,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與參與。

Odaily:

咱們聊聊新品吧? Bouncebit 最近要發表V2 了吧,主要有哪些新產品和新功能?

Bouncebit:

這次發布的V2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 CeDeFi Portal 的V2,另一個是 BounceClub 的V2。

專訪BounceBit:V2前瞻,化繁為簡

CeDeFi 的V2現在支援全鍊和多資產。資料來源:BounceBit 官方X

一直以來, CeDeFi Portal 是我們的核心資管平台,而 BounceClub 則是 BounceBit 鏈上的多功能互動平台。在V2 版本中,CeDeFi Portal 從V1 比特幣資管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擴展,打造成了一個全鏈、多資產、多策略的 CeDeFi 資管平台,並與BounceClub 結合,配備了鏈上獎勵和返傭系統。用戶不僅可以在多個鏈上進行資產管理,還能在參與資管的同時,邊交易邊娛樂,甚至參與新項目的打新,實現真正的「玩賺合一」。

CeDeFi Portal V2的升級較為直觀,我們新增了更多策略產品,並對合約進行了最佳化,並大幅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體驗。具體來說:用戶無需再考慮跨鏈問題,可以在各自鏈上直接下單;優化申購和贖回體驗提升了用戶的交易和操作流暢度;支持的資產從原先的BTC 擴展到BNB、ETH 和SOL 等多種資產;在固收和自主選擇資管機構以外,新增自動和結構化產品。自動策略會幫助使用者優化資產配置,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至於 BounceClub,最初我們建立了一個類似 App Store 的作業系統,在早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但我們在開發完、營運後發現實際效果並不如預期。因此,在V2 中,我們調整了方向,簡化了操作流程,將使用者最感興趣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現在,用戶可以透過我們的平台輕鬆體驗市場上熱門的 DApp,無論是玩遊戲還是參與 DeFi,都變得更加便利。

BounceClub 也將在 BounceBit V2 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 CeDeFi 用戶的激勵中心。我們會為資管用戶設計更多遊戲化的玩法,讓他們在管理資產的同時也能邊玩邊賺。未來,BounceClub 會推出邀請返傭、遊戲獎勵以及打新活動,進一步激勵用戶參與,同時增強平台的用戶黏性。

我們深知,資管是一件長期且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情,我們希望在 CeDeFi 資管方面做到極致,同時充分利用Web3的優勢。 Web3其實就是快速分配獎勵的機制,所以活動和返傭在這個體系中是非常有效的激勵手段。因此,我們的定位非常明確, CeDeFi Portal 是核心資管平台,BounceClub 則是互動與激勵中心,兩者相輔相成。 BounceClub 不僅為 CeDeFi 用戶提供更多收益以及娛樂性,還為他們在 CeDeFi 上的投資帶來更具吸引力的附加價值。

回顧 BounceBit 的發展,主網已經上線了 6 個月。 「化繁為簡」是我們在開發V2 時的設計理念。我們發現,Web3領域的許多產品設計往往陷入「化繁為更繁」的迷思——為了說故事、提升估值,產品的複雜性不斷增加,最終淡化了其核心價值。

BounceBit 的第一代產品相對複雜,這是我們探索 CeDeFi 的早期嘗試。在過去幾個月中,透過反思與市場回饋,我們意識到使用者需要更直觀、易用的產品。因此,在V2 版本中,我們著重進行了簡化,去除了不必要的複雜功能,專注於解決用戶在資管方面的核心需求。

當然,化繁為簡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要做出一些取捨。例如,我們無法疊加多個項目的收益,雖然短期來看這可能會降低吸引力,但從長期來看,專注於實際需求並簡化功能的產品,才能真正贏得用戶的認可,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期立足,哈哈。

Odaily:

我看您一直在提 DeFi Summer,那可以聊聊對於這段歷史行情的反思,以及對目前市場和未來的走向的一些認知嗎? Bouncebit 在這種市場當中的策略又是什麼呢?

Bouncebit:

你看上一輪週期,為什麼我認為這輪沒有出現類似的 DeFi Summer?主要是因為這次市場沒有經歷像 COVID 那樣的劇烈崩潰。通常,市場在經歷大崩盤之後需要一個「救星」來推動復甦,這才會出現大的行情。 DeFi Summer 的崛起,正是因為當時市場崩盤之後,大家蜂擁而至,參與並推動了行情。而這次週期是由 ETF 的利多消息引領的,雖然市場有過一段時間的熱度,但現在已經進入了冷靜期。因此,最近的走勢一直比較疲軟。我認為大周期本質上不會改變,現在的 2024 年狀態和 2020 年類似,而 2025 年大概率會是一個新一輪的大年。

上一輪比特幣的新高是在 2020 年 11 月,從 2 萬美元在四、五個月內直接漲到了 6 萬 8 。因此,理論上,今年年底比特幣有可能回到 7 萬、 8 萬,明年或許會再上漲到更高的水平,如果有真的到 10 萬的預期的話。我看好Q4 和整個 2025 。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Bouncebit 的策略一直是保持彈性。做資產管理時,我們不能盲目追隨市場熱點,而是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策略。我們的 CeDeFi 平台設計了一個循環機制,鼓勵使用者的行為,並根據市場動態調整收益結構,這樣可以有效應對市場波動就足夠了。

對於套利收益,我的理解是,當市場回報高的時候,資金可能從其他平台轉到我們這裡;當回報降低時,資金可能會回流到其他平台。我們目前做的是 CeDeFi 平台,我認為 CeDeFi 的核心優勢在於,資金不在鏈上,而是在像幣安這樣有 proof of reserve 的中心化平台上,這裡有超過 1000 億美元的資金儲備。而在上一輪週期,幣安的資產規模還只有 200 億。這個基數增加了五倍,這些資金無法輕易從 CEX 流出成為鏈上流動性,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 CeDeFi。

順便提一下,Pendle 的火爆其實反映了一些市場的焦慮。在 DeFi Summer 時,大家都是勇士。例如開設流動性礦池、激勵用戶進行質押,甚至秒級發幣。而 Pendle 的興起表明,市場對短期流動性缺乏信心,大家開始依賴積分和延遲流動性釋放的策略。這是一種市場信心不足的表現,現在的空投分期發放,已經無法與當年那種純粹的 DeFi 熱潮相比。因此,我們選擇專注於資產管理,而不是去參與這些短期的「炒積分」行為。

Odaily:

還有兩個比較泛的問題:站在現在這麼一個「牛市中的熊市」角度,你覺得亞洲和歐美這邊的差異在幣圈方面會怎樣體現呢?

Bouncebit:

我們從監管的角度來聊聊吧。我個人覺得,最初去中心化的理想很難徹底實現。現在大多數項目,實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心化,而不是真正的 DeFi,這表明去中心化的意識形態並沒有最初設想的那麼強烈。隨著時間推移,監管一定會越來越嚴格,特別是上幣的監管。未來可能會推出明確的框架,要求所有新上幣的項目必須經過註冊審查。例如,美國可能會推出一個新的監管框架,要求所有專案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流程。

在評估標準方面,傳統產業更注重營收資料等財務指標,而加密產業的評估標準則傾向熱度、TVL 等因素。這種認知差異在未來的審查機制中可能會越來越明顯。或許未來的審查會由不同的主體負責,一部分由 SEC 等傳統監管機構審查,另一部分則由幣圈內部的專家進行評估。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認為幣圈已經歷過多個週期,不太可能再迎來大量的新用戶。如今進入加密市場的新用戶,許多是因為全球經濟環境不佳,試圖透過加密貨幣獲取收益,而不是真正對科技本身感興趣的人。隨著市場和監管的成熟,未來新用戶的來源和動機可能會越來越集中在這些領域。

Odaily:

有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底層認知呢?還是對新的幣圈用戶、創業家或是開發者想說的話?

Bouncebit:

我常用的比喻是,你覺得拉斯維加斯能變成紐約嗎?這兩個城市的底層邏輯、功能劃分和支柱產業完全不同。

在Web3的世界裡,類似的情況也常出現,例如許多人會將 Telegram 和微信進行比較。雖然都提供小程式功能,但微信是生活必需品,而 Telegram 的使用者基礎則完全不同。 Telegram 的使用者可能更傾向於邊緣化的活動,而不是使用日常工具。因此,雖然兩者表面上有相似的功能,但底層邏輯和使用者群體決定了它們是截然不同的生態。 degen 會在乎你在裡面搭建一個電商類型的 mini-app 嗎?顯然不太可能,他們更關注的是快節奏的獲利機會。

就像紐約無法變成拉斯維加斯,拉斯維加斯也不可能成為紐約。但是無論在哪個城市,你總是可以建造一條新路或一座新橋,這點是哪個城市都會需要的,這就是我們需要在行業中尋找的機會。

還有,很多幣圈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靠運氣賺來的錢。有很多在幣圈賺了錢的人,但是進入傳統產業以後反而賠了很多。我覺得承認自己的運氣成分是個很重要的認知,而且同時也得承認運氣成分在這個行業中佔很大比例。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運氣。

原創文章,作者:jk。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