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Odaily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
作者| 郝方舟
往年的年終盤點求大求全,羅列諸多板塊,沿數據、事件、動向、趨勢逐一展開,顧及客觀中立多少掩埋些作者想法,加之日常工作沉迷短期熱點,少有機會拉長週期思考行業,索性今年換個想法-直接從我主觀印像中抽取2024 年Web3領域最重要的人、事、物,乏善可陳的,按下不表,記憶深刻的,蜻蜓點水;再用凝練後的觀察與表達串起概述,權當為自己整理腦海、提煉認知。若能為讀者朋友帶來共振或參考,幸甚。
就從這張圖聊起吧。
2024 加密市場結構
從資產起伏的角度, 2024 年最大的嗨點當屬BTC 和Meme 幣;中段呢,確有些我投入過個人感情的新老項目,但講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會在2025 年斷舍離。
BTC:新高、新周期、新屬性、新敘事
2024 ,美國大選與加密政策相互借力,川普的一句玉律“將比特幣列為美國戰略儲備資產”,把比特幣抬升為國際新金融冷戰的不二資源,推著曾舉棋不定和淺嚐輒止的傳統金融機構挺進加密。
Old money 大資金進場,多年來都是 BTC 價格上漲的敘事之一,或至少是穩固共識的跟腱之一。今年這潑天的利好,既為 BTC 價值注入了信心,卻也劃定了未來漲勢和增速的天花板。
隨著機構持股的加重、ETF 等CeFi 產品線的擴張、Macrostrategy「股幣連結」玩法的跟風,BTC 與美股、美債、美元指數等傳統金融市場的關聯增稠,其資產屬性將不可逆地向「數位宇宙版黃金」偏移,去龐克化。結合幣價進入上方真空區後,獲利預期變得飄渺,需求飽和度的估算、過往的週期理論和定價模型都會失效。
我斷言,這輪多頭市場為 BTC 最後一次大斜率週期。此後,其爆發力、波動性、回撤程度都不比以前。
那 Crypto 投資不再性感了嗎?不,Alpha 只是從BTC 抽身。
政策幣、業務幣:哪些主流山寨接得住溢出?
如果說 BTC 的價格走勢貼向黃金中後期,那麼 ETH 更像是基本面穩如老 X 的基建科技股。 (以太坊本身少談價格多談價值的畫風,就很科技股,對不對。)
2024 ,也是加密ETF 的大年。政策暖風先吹拂BTC、ETH,機構的興趣被摸清:要被長時間證明過「產品技術」安全與穩定性;有「業務」基本面可依,適用於傳統的對標法則、估值方式;交易量小有規模,持倉分佈廣泛,籌碼結構及成本清晰…XRP、SOL、DeFi 龍頭等幣圈上週期遺老,出列待命。
既然水源在上方,考慮監管的長期與審慎、機構產品化動作的緩滯,這類標的的增幅也一般。回饋到投資人感知上,雖然老專案們極力挽尊,札堆官宣進展喜訊,奈何舊高太高、歷史包袱和車都重,便不似過往的豐年,用全面暴力拉升的山寨季、力壓主流幣的漲幅惹來注目。
那趕在這輪多頭借勢發幣的新項目呢?
新的結構性機會:BTCFi、區域監管紅利
今年,單看價格,誠然山寨沒太跟上,所幸價格與價值從來都是互做證明,BTC 和Meme 新王們的價格表現讓Mass Adoption 順理成章,USDT 發行量和活躍錢包數雙雙新高,老錢與新韭跑步入場。
步子(投資決策速度)大了,資金(價格)和認知(價值)間產生錯位,有了裂縫(價值回歸的時差),光(結構性機會)也便照射進來。
這一小節先站在業界、從業人員角度聊倆(最後一節再從外部、內部角度聊對於投資者的大機會) :
1.廣義的BTCFi ,分以CeFi 方向——MSTR、Coinbase、比特小鹿、ETF 為代表,和原生方向——符文、ORDI 等資產,L2、側鏈、閃電通道等擴容,再質押、借貸等DeFi。
前者可謂大放異彩;後者未全線藉風起勢,我也大為遺憾。
「比特幣生態」本結合了主網代幣最強利好、繼承了過往前輩發展經驗,都踩在巨人腦袋上了,還玩掉凳。你說中西協議資產互不接盤,你說 10 億市值切腹之賭約還不夠“做事”,你說交易所和投資機構已深度佈局,騰飛就在未來……
我說,產品、市場不匹配這個基礎問題沒解決好: BTC 進入大戶時代,大資金有它的安全邊際和流程製式,這是需求側現狀;BTC 原生世界的開發者式鏈上操作、以小小流動池承載大機構資金、用珍貴大餅換「高潛力」衍生資產、把安全性託付給盜版VM,此為供給面幻想。
BTC 生態項目,不必匆忙複製其他生態於空投黃金時代的玩法,認清受眾,切換講故事的對象,把機構的需求照顧好,也有機會上桌與BTC CeFi 們分食蛋糕。
2.監管清晰化、BTC 戰略儲備化、原金融通道擴增設加密品類、大選期間的政策許諾預支……這些美國的「先鋒佔坑舉動」很快就被跟隨效仿。俄羅斯議員的相關提案跟上,韓國推遲徵收虛擬資產稅,中國香港在交易所牌照、穩定幣等方向發聲密集、動作高頻……看得出,無人想像“年中拋售主角”德國政府那樣被兩邊群嘲。
對待加密產業的態度,為道的層面-在於政策制定者的遠見和心智;而法的層面-大型傳統金融機構、科技公司主導;術的層面-透過RWA 和CeFi 產品;器的層面-穩定幣、ETP、指數等具體的加密貨幣衍生性商品。
後三者都有不同背景從業人員可以貼合的機會。
最大的 Alpha:Meme、新代幣分發機制
下面,我換個方向,談談「從下往上」的年度代表-Meme。
虛無?抽象?擦邊?二創? Meme 簡直對著 New Money (我稱之為未來的錢)的精神內核貼臉開大。 Web3 這一年的樂子和熱鬧,大多是Meme 給的。
Meme 帶有「可靈活交易的注意力經濟」的基底,也讓人沿襲了「買新不買舊」的操作記憶。資金隨關注快速轉移,舊項目共識易散,新項目愈發短命。這是資產發行門檻降低的必然結果。正如 Tik Tok 降低了內容創作的門檻,海量內容稀釋精品率,拉高了優質內容的篩選和留存。
在Meme 發力早期、高倍率此起彼伏的財富效應一度讓買賣雙方都產生錯覺,觀察偏差的投資者和蠢蠢欲動的發幣者暗念:“我也能贏?”
可惜,高速時代,留給小白(散戶)的窗口短暫。隨著Meme 雙邊專業化,投資者和發行者的成敗比很快回歸均線,卷工具、卷敘事、卷認知水平不對等不透明,當倦了、紅了眼的賭徒倒逼賭場時,Meme將在經濟學意義「逆選擇」的尾巴迎來拐點。
有趣的是,“發個Meme”,正在拉我身邊的“正經項目”和“嚴肅創業者”下海。
這裡附則小故事:Spotify 上月聽眾數近800 萬的英國歌手Lily Allen 在10 月入駐Onlyfans,為她的1000 名粉絲開放腳丫子的照片,「音樂平台剝削嚴重,賣腳可比流媒體賺多了,這事整個音樂產業都得好好反思…Dont hate the player, hate the game.”
Web3 產業也要反思嗎?還是擁抱虛無「Why serious」?
或許,歸因Meme 的潮起,無需強行附庸和升格為文化,單聊情緒,也能說明些什麼。是否還記得,Meme 前的市場情緒,高密度地落在「空投」上?上半年,圈內大量討論著VC 幣和上所爭議,機構和 KOL 水下解鎖暗艙,被積分PUA 的無力感,對代幣分配的不滿意。 Meme 的興盛、更平民化的代幣分發形式,切中了未得利益者的群體情緒。代幣分發機制的迭代也正是幣圈進化的主線之一。
從這樣的Alpha 中,獲得啟發與反思。暴露問題總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價值稀釋也是價值發現的前奏。
2024 驚艷到我的三款“產品”
垂直領域談了夠多,這一節鬆弛點,回顧下令我驚喜的三款產品:Polymarket、Macrostrategy、pump.fun,分別對應前文的業務、BTCFi、Meme 類別,以及今年創投方向的小、中、大機會。
Polymarket:畫像對的,風也來了
大以太坊系、V 價值本位(做有意義的應用)之星;
持有以太坊的1.28 億個錢包很難不以金融為主需求;
懂博彩的朋友,都知道這裡面的需求有多真;
猜硬幣和做選擇題,相比寫篇邏輯通順的投資 memo,難度立減;
趕上了奧運和美國大選…
以上組合,難不出圈。
Macrostrategy:CeFi 翹楚,陽謀過人
曾經的我以為,有能力引發核爆級產業災難的,只有古希臘掌管公鏈、交易所、穩定幣的三位神——以太坊、幣安、USDT。今年,恭喜BTC 上也有了重量級嘉賓。
鑑於未來BTC 持股趨於集中,且巨鯨實體暴露於同類市場風險(美元經濟)下。 2025 年,我會逐步減倉BTC,緊密觀察Macrostrategy 模式崩塌的前兆指標。
pump.fun:需求導向,收入持續
Meme×基礎設施類工具,有沒有搞頭? pump.fun 用超 1 億美元的月收入告訴你。
pump.fun,加密屆的抖音,支持資產和故事的發行,有業務,有產品,有持續協議收入能力,有可參考的估值標準,巧借 Solana 的優勢,這怎麼輸?
文初的圖,再貼一遍
回望今年,槓鈴的一端,是創新資產在成熟,動力自原生的配套基礎設施,在徹底淪為機器人的遊戲前,我仍有參與機會;另一端,是核心資產主流化,動力自外部的政策抬手和傳統機構配置,我會逢時把 BTC 挪倉到週邊外溢板塊。
資產上,直接受益者是 BTC、是 Meme;模式創新上,頭獎頒給 Macrostrategy 和 pump.fun。
此外,我喜歡的Ethena、Pendle、Jupiter、Hyperliquid、OKX Web3 Wallet 等今年也有亮眼表現,為防止“什麼都說了,就像什麼都沒說”,此篇不做展開。
2025 ,珍惜短暫好年景
科技與金融行至今日,大創新通常為A 踩在B 肩膀上,小創新則是A×B、B×C…的排列組合,這樣的混搭和窮舉都非常適合AI 的“聯想能力” 。今明兩年皆 AI 大年,Web3 創新投資也不妨結合主題。
暢想2025 ,最大的外部性大致落在AI 滲透Web3 各環節的工具與服務;最大的內生驚喜或許是MemeFi ;至於腰部那些同質化山寨幣(比如同一套業務模式在不同底層的複製粘貼,差異不大的底層),我實在缺乏想像,也沒準會被傳統資金相中,與CeFi 同增長吧。
老闆不時提點我:對事物有重複感是一種傲慢式倦怠,也是在喪失敏銳。我想,這可能取決於我們選擇了怎樣的視角看待螺旋上升的行業——當我把自己置於老登視角俯視,看這些同心圓,終為歷史車輪下一捻塵;若將自己放在側面,哇,行業在積累用戶(韭菜)、抬陞技術(應用)誒!
我很驕傲,Crypto 仍是最高速發展的產業,沒有之一。不管怎麼看它,更重要的是做。投身其中,逐浪弄潮,多麼歡喜。
寫到最後,為自己立下新年 resolution:清洗過時經驗,更新投資方法,建立對新資產的學習體系,換倉並集中火力,爭取把我那一堆「SB 錢」錢包升級為 Smart Money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