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風香港Web3嘉年華演講全文:公鏈,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

本文約4462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從金融的角度來理解公鏈的價值。

4 月6 日,「 2025 香港Web3 嘉年華」在香港正式開幕,萬向區塊鏈董事長、HashKey Group 董事長兼CEO 肖風發表了主題為「公鏈: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開幕演講。肖風表示:「公鏈作為新金融基礎設施,可以透過智慧合約可程式化交易結算,改變貨幣創造流程的同時實現去中介化和公開透明的機制。未來透過穩定幣、CBDC 等介質可以建構新一代可程式貨幣支付結算系統。新資產發行所創造的新資本市場和融資模式可以實現價值共創。」

肖風香港Web3嘉年華演講全文:公鏈,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

以下為演講全文:

非常感謝大家,這麼早就來參加活動。我知道昨天晚上活動籌備要弄到夜裡兩三點鐘,今天各位朋友又這麼早起來,確實非常辛苦。

今天早上的主題是有關區塊鏈,大家討論 Crypto、Token 討論得非常多。今天在這樣的主題下,我想從金融的角度來重新梳理一下,作為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我們該如何認識它?如何建立從金融角度的分析架構?

所以,我的題目是「公鏈: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

(1)何謂金融基礎設施

說到金融基礎設施,首先得搞清楚金融基礎設施到底是什麼。金融基礎設施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金融體系基礎建設;第二部分是金融市場基礎建設。

金融體系基礎設施更偏「軟體」和製度安排一些,它的主要內容是由法律、會計準則、監管框架以及整個社會支付結算體系構成的。它主要是一個國家或整個市場的製度安排,技術或硬體不是它所要考慮的主要內容。金融體系基礎設施更多是從公共利益角度、從金融宏觀安全的角度來設計整個架構。

(2)何謂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金融體系基礎設施有個分支,叫做金融市場基礎建設。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更偏微觀、科技和整個金融市場的運營,主要的構成部分包括從交易、清算、結算,建立這麼一套基礎架構。因此,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登記存管、清算結算、交易設施、交易報告庫、徵信系統。當我們在討論金融基礎設施的主要框架時,我們會發現,其實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在這些方面可能不是邊際效益上的改善,而是從交易、清算、結算方面帶來顛覆式的發展。

我們常說的支付、清算、結算,其實是金融市場的三個不同階段。支付,意味著我們到商店刷卡,這個行為叫支付。當你刷卡之後,經過一套清算系統,首先通知我的開戶行,在我的銀行帳戶上查詢我是不是有這個錢,如果有的話把錢扣住,這叫結算。第三步才是清算,清算是也許這家商舖的銀行帳戶是另外一家銀行,因此需要把我的錢轉移到那家銀行,轉移到商戶的帳上去,資金的劃付完成之後,結算的過程也就完成了。

金融市場基礎建設主要做的是偏重於這方面的工作。

(3)新金融基礎設施

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可能性,即區塊鏈所帶來的新的金融基礎設施的可能性。新金融基礎建設本質上和傳統金融設施有哪些不同?

第一,記帳方法不一樣了,分散式記帳和複式記帳是兩個不同的記帳方法。

第二,記帳帳戶也不一樣了,傳統的金融是依靠銀行帳戶來記錄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但是在新金融基礎設施裡,沒有了銀行帳戶,更多是數位錢包,所以統稱為加密帳戶。

第三,記帳單位不同了,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裡的記帳單位是法幣,不管是人民幣、歐元、美元,這都是主權國家貨幣,都是法定貨幣。在新金融基礎設施裡,記帳單位是加密貨幣,或至少你必須把法定貨幣代幣化,比如說 USDT、USDC,否則你就不可能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裡作為記帳單位。

(4)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作為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依賴的帳本是區塊鏈,區塊鏈是公開透明的全球公共帳本,登記在區塊鏈上的資產也意味著你獲得了全球性,建立了全球的流動性。

現在我們面臨一個矛盾,比如說到的 RWA,RWA 是證券的發行,任何證券的發行都受到某個區域司法的管轄,比如說在美國 SEC 批准的東西不一定在香港能夠被接受成為公開市場的投資工具,在香港被批准的某一個 RWA 的某一個證券型的 Token,也不一定能被東京本地監管部門所接受。

但是,RWA 在全球公共帳本上被登記,登記、存管、交易、匯兌,已經沒有行政區劃可以限制它,當它流通進入二級市場的時候,已經超出了某一個具體的行政區。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來解決跨區域的矛盾,不過,任何 RWA 的全球流動性都不存在問題。

二是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很多中介方消失了。第三是清算結算的模式發生了變化,所有清算結算都是淨額交收,兩家銀行一天會發生無數筆的交易,最終會按照淨額,工商銀行需要給建行 100 億,建行需要給工商銀行 120 億,最終只會發生 20 億的移動,從這家銀行到另一家銀行工商銀行。這叫淨額交收。但在 Blockchain 裡,在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裡,是逐筆交收,銀貨兩譾,每筆交收都是支付、結算、清算通通完成,一筆就完成了。

(5)新一代貨幣創造體系

因為你在區塊鏈上透過智能合約使得貨幣具有了可編程性,昨天的新聞是美國證監會說以美元作為儲備資產的穩定幣發行不屬於證券,昨天行業裡有很多討論,不屬於證券,你可以做很多設想,它會具有某些好處。但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好處是,當穩定幣發行不屬於證券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可以參與穩定幣發行的主體不再限制於持牌機構或限制於持牌金融機構,因為它不是證券,是虛擬商品,因此能夠發行虛擬商品的機構範圍就被擴大了很多。

擴大很多之後,實際上你是讓不持牌不受監管的機構參與到了貨幣創造的過程裡,因為穩定幣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貨幣創造中的M2環節。貨幣創造被平權了,以前只有銀行、金融機構才能參與貨幣創造的過程,貨幣基金其實就是M2裡的,現在穩定幣是M2裡的項目,但說它不屬於證券,很多機構可能參與貨幣創造的流程裡去了,這也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新變化。

(6)新一代支付結算系統

接下來,快速總結一下,作為新金融基礎設施、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它有哪些特色?

基於這樣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構了新一代支付結算的系統,支付工具就是穩定幣,或是未來央行的 CBDC,而且是點對點、秒級到帳、零費用的支付清算系統。美國川普總統特別要求今年 8 月國會休會之前一定要通過美元穩定幣的法案,這一點其實比大家所討論的美國要建立比特幣國家儲備重要得多,對美國政府來說重要得多,因為能確保在Web3,在數字經濟裡,在Web3世界,在 Crypto 世界裡,確保美元仍然成為其中主要的結算工具,這是美國的全球利益。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流程,二戰結束之後,先是有黃金背書的美元,當黃金開始脫鉤美元之後,後來有作為大宗商品結算貨幣的石油美元,現在真的走向第三步,在虛擬世界裡,在元宇宙世界裡,他們繼續在努力地想要確保美元在其中的支付結算主流貨幣的地位,從黃金美元、石油美元,到代幣化美元。

(7)新一代資產發行系統

基於這樣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實際上正在建立新一代資產發行系統。所有 Token 分成五類,支付型 Token,比如說穩定幣;儲備型 Token,比特幣;功能型 Token,像 ETH;證券型 Token,RWA、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另外有一類我不一定確定這麼分類合適,後來我看A16Z對所有的 Token 進行了分類,不約而同我們都把 MiniCoin 單獨列為一類,也有它的道理,並不是說是完全沒道理的事情。這五類 Token 必然是基於區塊鏈,基於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發行出來的,所以我們如果看過去工業革命以來,有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曾經說過:“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場金融革命,因為如果沒有金融革命上的配合,工業革命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是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畢生研究的結果。

我們也確實看見,任何工業革命都配套有一場新的融資方式上的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那時主要靠的是銀行信貸支持。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所以在美國能發生,靠的是美國的股票市場,從信貸資本到股票資本。美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叫作資訊化革命,資訊化革命之所以能誕生,與矽谷的 VC 風險資本密不可分,你也可以說,如果沒有 VC 這樣的風險資本就不會有矽谷,因此也不會有美國現在的科技革命。
現在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叫作數位化/智慧化,第四次工業革命就不需要有一個新的金融革命來跟它配套嗎?來促進新的工業革命的發展嗎?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就是 Crypto、加密金融,加密金融會成為支持第四次工業革命最核心的金融方面的創新,這是資本市場的變化。

(8)新一代金融市場系統

實際上,基於區塊鏈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正在建立一個新的金融市場體系。我們把傳統金融叫 CeFi(中心化金融),把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叫做 DeFi(去中心化金融)。
CeFi 靠什麼呢?靠著不斷增加槓桿,最大化地增加槓桿來提升投資收益;但 DeFi 不是,DeFi 是超額資產抵押借款,如果你在 DeFi 上借貸,必須是超額抵押,超額抵押之後 DeFi 還能提供 8% 、 10% 甚至 15% 的回報,怎麼來的? DeFi 的回報來自於提升資金周轉的效率。

我們知道,基於 DeFi 最快的一筆借貸,從發生到完成需要多長時間?只需要一秒鐘、三秒鐘,所謂的在區塊鏈的“閃電貸”,這是極端的情況,並不是說所有的都是閃電貸,但只有在區塊鏈上才可能幾秒鐘之內完成一筆借貸,如果能 10 秒鐘之內完成一筆借貸,回收本金和利息,一年下來,你的資金周轉是多少次呢?靠資金周轉頻率的提升來獲得了不改變風險屬性,或是在降低風險屬性的情況下獲得的低風險收益。

(9)新一代資產交易系統

實際上,基於區塊鏈技術,我們正在建立新一代資產交易系統。美國有兩家股票交易所,一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一家是納斯達克,它們都已經紛紛宣布要建立5 × 23 小時的交易制度,不過目前它們還不能做到7 × 24 小時交易。我相信這是股票市場未來改革的趨勢,我也相信香港交易所、內地交易所可能到某一天也必須改成類似5 × 23 小時的交易制度。

但Crypto 市場、Token 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是7 × 24 小時交易的,所以它是一種新的交易系統。而且,新的交易系統有兩種,一種叫作中心化交易所,一種叫作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是把數位原生資產拿到鏈下,在鏈下的中心化交易所進行交易。同時,現在川普的Meme 幣充分證明了從資產的發行到交易可以完全在鏈上閉環完成,也就是所謂的Onchain,充分證明了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10)新一代財富分配系統

基於區塊鏈建構的新支付結算體系,同時也是一套新的財富分配體系。有可能AI 會獨立於人的指揮和運營,自主地創造商業價值。那麼,被創造出來的價值該如何分配呢? AI 本身並不需要喝酒,也不需要吃粵菜,因此它所創造的財富必然要分配給其他人來使用。這種分配方式就是二十年前經濟學界所研究的所謂UBI(國民基本收入),透過UBI 來分配AGI(通用人工智慧)所創造出來的巨大財富。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的兩個代表性人物,一個是 Sam Altman,一個是 Elon Musk,這兩個人都是左手AI,右手Crypto。 Sam Altman 甚至擁有自己的區塊鏈網路、自己的世界身分證,同時也發行了自己的Worldcoin。這套系統將來就是用來分配AGI 所創造出來的巨大財富的。

(11)新一代商業治理系統

基於區塊鏈技術,我們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商業治理系統。我們知道,區塊鏈首先是開源開放的,同時它是無需許可的。任何人使用以太坊,或者你想用以太坊部署一個應用,你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或批准。從商業應用角度來看,區塊鏈系統是「即插即用」的系統。同時,基於區塊鏈本身的特點,能讓全球陌生人大規模有效地進行協作,這也是對商業組織的創新。

基於公開透明的帳本,其資訊揭露與上市公司的資訊揭露有巨大的不同。從理論和技術上來說,基於區塊鏈的商業應用是按照區塊來揭露資訊的。任何一個區塊的數據被打包,實際上資訊就已經上鏈且不可篡改,可以追踪,並且全球任何人都能在區塊鏈上查閱到這個數據。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Odaily立場。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