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自Stacy Muur
編譯|Odaily星球日報Golem( @web3_golem )
先有web3的舞台,然後才會誕生主角。
當一個協議火起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人們滔滔不絕地談論它,其他所有項目要么開始“巴結”它,要么開始模仿它。你應該懂那種感覺,在Pump.fun 上絕對有感受,如果你久經沙場,還可以在 FriendTech、 Farcaster、Bananagun 和Unibot 等上找到同樣的感覺,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周期。
殘酷的現實是,web3的舞台永遠在,炒作總是會繼續下去,但主角總是頻繁更換。不是因為產品失敗了,而是因為人們發現了更耀眼的東西。在這個領域,人們對新奇事物保持新鮮感的時間很短,聚光燈永遠不會過多停留。
這不是一篇悼詞。雖然並非所有曾經熱門的協議都已消亡,但它們都經歷了從火爆到沉默的周期。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那些曾經擁有光環的項目,以及當它們不再是頭版頭條時,會是什麼樣子。
誰是“過氣明星”
如果在web3待的時間夠長,就足以看出一種循環:一個協議火了起來,佔領了所有人的時間線,最後銷聲匿跡。下表是一張快照。它衡量的不是總鎖定價值(TVL) 或代幣價格,它衡量的是更難以捉摸的東西:注意力、記憶力和情感相關性。這些項目是曾經的明星,有些至今仍存活。
web3過氣明星
以FriendTech為例,它的崛起迅速而高調,但它的衰落卻是徹底的。沒有路線圖,沒有使用者黏性,沒有復甦跡象。跌落神壇後,人們明白它只是徒有其表。
Unibot稍微好些,它經歷了駭客攻擊、複製品競爭和市場衰退,但目前依然被公認為是同類產品中交易體驗較為出色的。
Virtuals是少數不僅倖存下來,而且實現了轉型的公司之一。它最初是一個基於Base 的預測平台,現在將自己定位為「AI 代理中的華爾街」。這種轉變在加密領域並不容易,尤其對誕生於「degen casino」(去中心化賭場)的專案來說更是如此。
Pump.fun和Maestro並沒有消亡,只是市場被稀釋了。它們仍在運作,仍然活躍,用戶活動量激增,但現在已經沒有人稱它們為革命性的了。 Meme 幣製造機器和狙擊機器人網路從來都不是為了持久而建造的;它們是為了轟動而生的。它們確實做到了,而且不只一次。
還有一些慢熱型項目,如Grass , DeBank , Farcaster ,它們都有各自的特色:投機收益、DeFi 社會認同和去中心化社交等。它們都不是浮華的項目,也沒有消亡,它們只是在炒作期之後悄無聲息地發展。
仍在建設,仍在迭代
如果說第一張表格衡量的是注意力,那麼下表則關注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毅力。一個專案的炒作期會很熱鬧,但正在建造過程卻很安靜和難熬的。
以上有一些協議雖然沒有被大眾炒作,但它們並沒有停止發展。這張表格描繪的是那些不為人知的現實,在聚光燈移開很久之後,誰仍在推動更新、擴展整合或強化基礎設施。
不幸的是,FriendTech 率先放棄,已於 2024 年 9 月正式關閉。其餘的項目仍在悄無聲息地成長,不是在推特的推播時間線上,而是在專案更新日誌中。
峰值活躍度≠ 專案持久性
我們總能感受到一個項目正在高峰。 Telegram 卡到無法滾動,社區充斥著跟單者和一些新人朋友半生不熟的帖子,該協議的網站在炒作的重壓下癱瘓。但這種狀態稍縱即逝,以下是一些計畫巔峰期和過後的數據比較。
Virtuals
Virtuals在2024 年10 月迎來了代理商創建高峰,單日新增代理商超過60 個,隨後在11 月和12 月掀起了一波實驗熱潮。但到2025 年初,每日代理創建數量已降至個位數。
香蕉槍(Bananagun)
2024 年7 月, Bananagun的用戶活躍量達到頂峰,超 7 億。但九個月後,只有1.246 億,跌幅達82% 。
Bananagun仍在運作和開發中,但已不再是用戶首選。 Telegram 機器人已經充斥市場,狙擊成為了一種常態。市場格局不斷變化,Bananagun 並沒有消亡,只是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DeBank
DeBank在2023 年中經歷了多鏈註冊量的激增,隨後便進入了停滯狀態。到2024 年初,新用戶已經停止湧入。產品本身並沒有缺陷,只是市場格局改變了。 DeFi 社交聽起來不錯,但人們並沒有為此留下來。也許他們只是用 DeBank 追蹤了幾個錢包而已,然後就離開了。
Farcaster
Farcaster 是靜默複利(quiet complication) 的典範。自2024 年底以來, 其日活躍用戶(DAU) 一直穩定在2 萬到5 萬之間,用戶參與度也始終如一,沒有出現大幅飆升,也沒有空投誘餌,只有真實的使用量。雖然大多數社群協議都在追逐流量,但Farcaster 卻正在養成習慣,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優勢。
Pump.fun
Pump.fun就像一座火山。 2024 年末,在其平台創造了數百萬個 Meme 幣,高峰期新增錢包超過15 萬個。但此後,趨勢便急劇下降,但它並沒有消亡。目前在 Pump.fun 平台每日穩定誕生5 萬到6 萬個 Meme 的水平,只是它已不再處於聚光燈下了。
曾經我們都為哪些敘事買單了?
你可以在儀表板上追蹤項目的使用情況。但敘事存在於其他地方。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重新回想它們真正意義非凡的那一刻。 FriendTech 將社交影響力轉化為流動性,Pump.fun 改變了代幣發行規則,而Farcaster 則不僅僅是一款社交應用,更是一份web3獨立宣言。
人們不僅使用這些協議,而是將自己與之契合。 FriendTech 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有影響力,Pump.fun 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有智慧,Farcaster 讓我們覺得自己身處一個比Twitter 更純粹的平台。
FriendTech
FriendTech 的敘事極具吸引力:將你的社交圖譜代幣化,將影響力貨幣化。在其巔峰時期,它不僅僅是一個SocialFi 工具,更是地位即資產的象徵。但這個敘事最終不堪負荷而崩塌。沒有路線圖,沒有參與循環,沒有文化傳承。這是一個罕見的案例,使用情況、敘事和產品都同步消失。它既是一次乾淨俐落的崛起,也是一次乾淨俐落的消亡。
Bananagun
Bananagun 講述了公平競爭的敘事。快速狙擊,智慧代幣經濟學,以及面向日常交易者的機器人。它在Telegram 機器人浪潮中蓬勃發展,憑藉更敏銳和更快的速度贏得了聲譽。現在它仍在運行,仍在為交易者服務,但它已成為基礎設施,雖然有用,但不再引領趨勢。
Unibot
Unibot專注於交易速度和精確度。它將自己定位為最敏銳的Telegram 交易者的工具,這不僅僅是一款產品,更是一種認同。儘管面臨競爭甚至駭客攻擊,Unibot 的形象依然屹立不倒。它的功能不斷擴展,用戶群也經久不衰。它不依賴病毒式傳播,而是依賴可靠性。這個敘事至今仍舊適用。
Pump.fun
Pump.fun 讓代幣創造去中心化,並隨之帶來暴富故事。在巔峰時期,感覺每10 秒就會誕生一個新的代幣,但市場很快就飽和了。如今,它仍然活躍,但魔力已經消失了。 「人人都能發行代幣」的敘事在「PVP」中失去了光彩。
Virtuals
Virtuals 最初是一個基於Base 的投機中心,它理解注意力,但後來發展到支配了注意力。它轉向 AI 代理平台,將自身重新定義為比預測市場更大的敘事。現在,它不再追逐 Meme,而是在建立基礎設施。 「AI 代理界的華爾街」是一個更大膽、更持久的敘事,它是本文中為數不多的能改寫自身敘事的協議之一。
DeBank
DeBank 告訴市場,用戶的DeFi 投資組合可以構成他們的身份,它讓錢包追蹤變得具有社交性。曾經這個敘事確實有效,但卻一直停滯不前。 DeBank 產品仍然功能齊全,在高級用戶中備受推崇,但它從未從工具躍升成為網路。某種程度上,DeBank 是其自身使用者體驗穩定性的犧牲品,它好到讓人無法忽視,卻又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讓人主動推廣。
Farcaster
Farcaster 的初衷是:擁有你的社交。它並非試圖復刻推特,而是重新構想了鏈上發布、互動和建構的模式。目前的情況證明了一點:Farcaster 並未衰落。它一直在緩慢地累積信任和吸引力,作為長尾敘事,不追求病毒式傳播將更具韌性。
哪些曾經熱門項目快要“死亡”
除了以上提到的知名例子外,其他一些協議也曾在短期內獲得顯著關注,但之後用戶活躍度、交易量或相關數據都明顯下降。這些項目並非邊緣項目,在巔峰時期,它們也引領了市場敘事,並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本節重點介紹其中一些案例。
Blast
在 2024 年 7 月的積分驅動熱潮中,Blast 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90 萬的峰值。 目前每月活躍用戶數約 12 萬,在用戶積分疲勞出現後,收益敘事也迅速消亡。
Scroll
在 zkEVM 炒作達到頂峰時,Scroll 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120 萬,但目前約為11.1 萬。 Scroll 仍在運作中,但隨著基礎設施轉向以效能為優先的敘事,市場對其新鮮感逐漸消退。
Starknet
Starknet 曾經過橋存款達 16 億美元,但目前約 3.9 億美元。一些開發者的忠誠度依然存在,但由於成本和工具摩擦,主流採用已經放緩。
Renzo Protocol
Renzo 月活躍用戶數巔峰達15.5 萬,目前略低於 1.9 萬。雖然其在流動性再質押賽道仍然具有影響力,但光芒已被更強大的 EigenLayer 生態系統參與者所掩蓋。
Sushiswap
Sushiswap 巔峰交易量達到113 億美元。目前交易量約2 億美元。這是一個警示故事,它表明碎片化、治理擴張以及中心化交易所(CEX) 的競爭都將削弱先行者的優勢。
以上這些協議都曾經一度被視為產業領導者。雖然有些協議仍然活躍,但它們的數據表明,如今用戶與它們的互動方式發生了轉變。這種下降究竟是源自於市場環境的變化、敘事的演變,還是只是因為有更強大的市場力量?給我們的教訓始終如一,早期的成長動能與計畫長期持續存在並無相關性。
結論
在web3 中,大多數敘事並沒有消亡,只是不再被談論。本文中的項目並非因為失敗而被選中,而是因為它們在短時間內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它們確實失敗了,原因不是因為它們失去了資金或用戶,而是因為它們失去了敘事動能——一種將產品轉化為行動的難以衡量的力量。
更深層的模式在於信念的情感弧線。當這條弧線變平時,使用者就會離開,不是因為他們失望,而是因為不再有留下的理由。
這就是web3 中長壽項目如此罕見的原因。為了持久,協議不僅需要是可用的,還必須在敘事上充滿活力。它需要提供的不僅僅是收益或工具,還需要身份、可能性以及「我明天還會回來」的理由。
web3下一個敘事突破不會只來自於解決了某些問題,同時將來自於某種意義。而那些值得關注的項目也在炒作過後默默建設,等待它們的第二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