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項目為何札堆發卡?一場Web3與現實世界的通行權之爭

avatar
链捕手
7小時前
本文約170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本文將拆解這波加密支付熱潮背後的驅動因素、競爭格局與潛藏風險,看清這場產業躍遷。

原文作者:Fairy,ChainCatcher

原文編輯:TB,ChainCatcher

加密產業正上演一場奇特的「實體化」運動:發卡。

用USDT 點外送、京東購物,甚至在街頭便利商店刷卡買單,原本只存在於螢幕中的數位資產,如今正借助一張張加密卡,悄無聲息地闖入現實世界。

發卡,是打通Web3 與現實世界的黃金鑰匙,還是一場短暫喧囂的流量遊戲?

本文將拆解這波加密支付熱潮背後的驅動因素、競爭格局與潛藏風險,看清這場產業躍遷。

加密卡大戰全面打響

資本在下注,項目在競速。根據RootData 收錄,目前專注於加密卡業務的項目已達37 家,其中不少獲得了頭部機構的重註。例如,加密信用卡專案KAST 完成由紅杉中國與紅杉印度聯合領投的1,0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加密卡發行商Rain 則在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領投、Coinbase Ventures、Circle Ventures 等跟投下,斬獲2,450 萬美元融資。

加密卡項目一覽:

加密項目為何札堆發卡?一場Web3與現實世界的通行權之爭

加密項目為何札堆發卡?一場Web3與現實世界的通行權之爭

圖源:RootData

從萬鏈、萬所,如今再演進至「萬卡時代」。這場競賽,不止是新創公司的舞台。越來越多的頭部玩家親自下場,交易所、錢包、公鏈都不甘落後,試圖在鏈上資產走向線下消費的關鍵入口中佔有一席之地。

市面上的加密卡產品已琳瑯滿目,以下為部分代表項目比較:

加密項目為何札堆發卡?一場Web3與現實世界的通行權之爭

同時,更多卡片在路上:

  • OKX 將與萬事達卡合作推出OKX Card

  • Kraken 與萬事達卡達成合作,將推出加密金融卡

  • MetaMask、CompoSecure 和Baanx 將共同推出“metal card”

  • ....

一張卡片,成為打通Web3 與現實世界的關鍵跳板,也是加密資產從「投機品」邁向「使用品」的象徵標誌。既是橋樑,也是戰場,在這場表面熱鬧的發卡潮背後又醞釀著什麼?

加密卡片的生意經

加密卡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預付卡產品。當用戶把USDT、USDC 等穩定幣充值進這張卡時,並不是將這些資產「變現」成了卡內餘額,而是由發卡方在Visa / Mastercard 等傳統卡組織體系內開設的銀行帳戶中,為用戶分配一個對應額度。

背後的運作機制,是一種高度中心化的資金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資產託管(用於滿足用戶提現需求)、資產生息(用於獲取收益)、資產墊付(兌換法幣額度)。

加密項目為何札堆發卡?一場Web3與現實世界的通行權之爭

圖源:@yuexiaoyu 111

在這種模式下,發卡平台的獲利來源也相對清晰,一方面是卡面費用和兌換手續費,另一方面則是平台沉澱資金帶來的營運收益。然而,從前文的加密卡對比圖可以看出,卡費和手續費的競爭已然“開卷”,幾乎所有平台都在壓低費用門檻以吸引用戶,甚至加碼各種“糖衣”——空投、消費返利、折扣。

因此,加密卡實際上是一門薄利生意,平台只有在實現大規模流水和資金沉澱時,才能獲得可持續盈利。對於平台而言,這場生意的本質其實是爭奪用戶的「支付入口」。真正的較量,不僅在於品牌塑造和管道佔領,更是一場圍繞著用戶流的博弈。

此外,交易所和錢包拓展這項業務具備天然優勢,不僅有助於豐富其業務矩陣,還能提升市場潛力並發展天花板。

熱潮與暗礁

這波「發卡潮」帶來了許多機遇,但背後也隱藏著不少挑戰與風險。關於加密卡的價值和難題,業界已有多種解讀。

從地理視角來看,不同市場對 U 卡的接受度也有差異。研究員@sjbtc 9 指出,在澳洲、歐美和拉丁美洲,加密卡因能規避高通膨並彌補當地金融服務不足,廣受歡迎。相較之下,新加坡等合規體系較為完善的地區,用戶已有暢通的出金管道,對加密卡的需求相對較冷淡。而在國內市場,加密卡則常用於支付 ChatGPT 等海外服務訂閱。

此外,加密卡在某些區域也承擔了「替代中間商」的角色。例如在OTC 交易風險偏高的背景下,U 卡某程度上提供了更直接、穩定的資金出入口。

但暗礁同樣在湧動。合規與風控始終是加密卡繞不開的挑戰。加密 KOL 岳小魚曾分享,OneKey Card 曾因出色的產品體驗迅速走紅,但在合規壓力下先後暫停大陸 KYC、徹底下線 Card 業務。這不僅暴露了政策監管下的高不確定性,也反映出加密卡業務難以在用戶成長乏力的前提下持續擴張。

如社群用戶@agintender 所言,加密卡水面之下是「風控地獄」:如何應對資金被凍結、被盜、被追償,如何配合調查、分級管理用戶資金流向,如何建立合理的客戶側寫與故事敘述能力,都是加密卡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安全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隱憂。今年 2 月,卡商 Infini 遭遇攻擊,損失超過 4,900 萬美元。加密 KOL @_FORAB 透露,事故發生後,多個 U 卡服務商進入維護狀態,甚至暫停了發卡。這事件體現出安全性和風險防範是加密卡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加密項目為何札堆發卡?一場Web3與現實世界的通行權之爭

發卡潮湧動,不只是卡片在競爭,更是Web3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通行權之爭。每一張金屬卡片閃爍的,不只是品牌 Logo,更是加密經濟叩擊主流社會的敲門聲。

成敗與否,誰會脫穎而出,時間會給出答案。

原創文章,作者:链捕手。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