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風口不斷更迭,人們熱衷於追逐下一輪暴富機會。
區塊鏈產業從未停止革新,Crypto 與 AI 熱潮疊加,NFT、Memecoin、RWA…
新熱點、新傳奇層出不窮,有人經歷過資產一夜 A 8 卻又幾近歸零,更多人陷入了追漲殺跌的困局之中。
九年資深 OG 比特吳@BTW 0205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繁華過後,真正能立於不敗之地的,是耐心與深思。
他調侃自己為“古代 KOL”, 2016 年就開始創作 crypto 的內容。這個階段,他的人生正經歷低谷,二次創業幾近失敗。
命運齒輪卻在此刻悄悄轉動──一筆礦業軟體開發的外包,他竟然收到了 40 枚比特幣作為報酬。一夜之間,他在加密世界的旅程由此開啟
這裡是「OKX 的朋友們」系列對話採訪,本系列旨在透過挖掘不同背景的KOL 從業故事、產業思考與經驗教訓,供新手用戶學習參考。
本期訪問人Mercy 梅西@Mercy_okx ,歡迎大家關注(*´∀`)~
ICO 狂潮:一夜成名
2017 年,首次代幣發行風潮席捲全球。各種代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價格走出瘋漲行情。
比特吳回憶,當時,山寨代幣價格漲幅遠遠超過比特幣和以太坊,幾萬塊本金輕鬆變成上千萬。
據他說,牛市頂峰時帳戶價值已達到「億」級規模。
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會看到帳戶上的資金多出幾百萬,自己卻已經有些麻木, 「達到A8之後,帳戶上多幾百萬已經毫無感覺了。」資本的幻夢讓他一度有些忘乎所以,彷彿成功輕輕鬆松。
但回過頭看,他發現:當周圍的人都沉浸在狂歡時,最該做的是保持清醒,警惕泡沫帶來的風險。
歸零邊緣:瘋狂與焦慮
果不其然,泡沫終究破滅。 2018 年,熊市來襲,ICO 計畫接連崩盤,無數山寨幣歸零,手中的財富也一夕蒸發。
回想當年,吳老師坦言,這一輪暴跌讓他掉進了「虧損閉環」——投資的項目虧損、山寨幣虧損,比特幣和以太坊換來換去也虧損,操作越多虧損越深,心態越來越焦慮。
他複盤: “越操作越錯,越虧越賭,越賭越怕……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虧損閉環。”
從巔峰到谷底的落差讓他措手不及,那段時期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這時候才意識到:認知必須跟上市場的變化,切忌「路徑依賴」。之前致富的路徑一旦失效,需要重新找出方向。
反思與重建:尋找“井水”
經過這次重創後,吳老師開始建立系統化的交易框架和持續獲利的方法。
他認為,如果想在加密產業中長期生存,就必須建造一個「錨點」——就像擁有一口自湧的井,即使乾旱也能源源不斷供水。
在這段時期,他發現自己在市場下跌時仍能依靠早期建立的內容和顧問管道獲得穩定收入
這相當於為自己準備了一口“資訊之井”,在市場乾涸時依然能供給養分。
這條渠道為他平滑了下行週期,成為源源不絕的「水源」。
此外,透過持續研究和寫作,可以不斷驗證市場假設,加深對各種機制的理解,為下一次機會做好準備。
風波與更高警覺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一次意外的風波再次考驗了吳老師對業界的理解,他的部分資產再次遭遇縮水。
這次意外讓他體認到,交易加密資產存在兩類風險:一是市場本身的劇烈波動,二是政策與司法風險。為了不再重蹈覆轍,他做出了更保守的選擇——
學會區分何謂真正的核心資產,並強調去中心化資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他認為:“只有持有比特幣,你的資產才真正屬於你自己,也才能長久屬於你自己。”
在那之後,他的部位逐漸向比特幣傾斜,基本上捨棄了一切冒險的賭注,堅持這份數位黃金。
同時,他在內容輸出中不斷復盤經驗,深化理解——正如他所推崇的“費曼學習法”,寫作本身就是深入學習的方法。無數次復盤讓他更懂得控制情緒、不斷優化策略。
每逢熊市,他寧可堅守不動;待下一輪牛市來臨時,再以小幅分批的方式部署資金。這種「慢工出細活」的方式漸漸奏效:時間讓他累積了越來越多的比特幣,也讓他變得更加沉著冷靜。
如今的他,很少交易,通常一個週期只做兩三次交易。對他而言,真正的勝利是在十年、二十年後從容淡定地看到財富增值。
「慢即是快」的真諦
經歷過兩次大的資產回撤之後,吳老師總結出屬於他的「四字箴言」—— 慢即是快
在他看來,很多人以為只有迅速跟進才能抓住機會,但實際上行業機會層出不窮,最難的是活下來並做好充分準備。
他解釋說,這裡的「慢」並非消極等待,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系統建構的過程。
只有耐心打磨細節、驗證假設,當機會來臨時才能果斷出擊。
他說就像觀察家中小貓抓魚一樣:“我家貓有時可能在那就等個半個小時……一旦把手伸進去,就能把那個魚給抓出來。我覺得慢即是快,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慢慢觀察、慢慢思考,在準備好時突然出擊。真正的成功不是一蹴可幾的僥倖,而是由深度思考和堅韌心態支持下的一擊制勝。
心態修練:從焦慮到淡定
實際上,吳老師認為交易是深度思考+理性決策+快速行動的複合體,心態則是其中的底盤。
在上一輪多頭市場裡,他因為焦慮過度導致頻繁交易,損失慘重——
「當時身體上會產生一些變化,容易睡不著覺,情緒上也不好;焦慮之後就會想操作……焦慮帶來的結果反而是虧損」。
這段經歷將他磨練得如同冥想中的禪者,市場波動不再能輕易影響他的情緒。
如他所說:「上一輪焦慮讓我感受了更大的痛苦,所以這一輪就不焦慮了」。
有了這份沉穩,他可以平靜觀察市場,即使周圍很多人頻繁交易、波段博弈,他也堅持把百分之八九十的資金放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幣上,僅用少量“螞蟻倉”參與和感知熱點。
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頻繁交易的節奏,對於比特吳而言,他更適合在每個牛熊交替中看準形式,做低頻趨勢交易。
當然,他也建議,每位交易者都應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不要盲目跟隨他人的交易方式。
OKX 理財與多元配置
在策略工具層面,吳老師也一直實踐「慢即是快」的理念。
首先,他強調穩健財產品的重要性:「理財可以保證在熊市裡,自己的資產還能有不錯的增長,OKX 賺幣產品線就做得很好。換言之,在熊市或橫盤時,用固定收益或雙幣等賺幣產品讓資產自增長,是守住財富的關鍵。」
他本人組合中的資金配置是大約 80% 放在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資產,剩下 10% -20% 分散在穩定幣賺幣和雙幣策略中。
他最常使用 OKX 平台的「餘幣寶」(簡單賺幣)和雙幣贏。舉例來說,面對近期比特幣大漲,他就曾掛單幣本位的雙幣策略:設定一個比特幣賣出目標價(例如 108, 000),年化收益可達 20% 。
這樣一旦比特幣漲到目標價,就能賺到較高收益;如果行情下行,他就把資金轉為 USDT 雙幣獲取收益。
簡單來說,透過理財工具可以讓資金“自己動起來”,在穩健中獲取可觀利息,遠離繁雜的追漲殺跌。
不僅限於加密資產,他還在跨市場進行對沖佈局。例如近期購入了一些黃金,以對抗法幣通膨風險;同時也看好美國科技股指數的長期機會。
他認為未來的科技浪潮(AI、生物科技等)大機率依然由美股龍頭承擔,「未來十年、二十年買美股應該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基於這些判斷,他在交易所幾乎完全不碰期貨合約和高槓桿,他認為「正常人都沒辦法操控一倍以上的槓桿」。
總而言之,他現在的整體策略是:耐心囤幣+賺取穩定收益+適度避險。
這套策略雖然節奏緩慢,卻帶來了穩健回報,也讓他在熊市時始終保留充足的籌碼,以最佳姿態迎接下一波上漲。
寫在最後
在吳老師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從容和淡定,從他的經歷中,我感受到:在交易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只有踏實前行。
在Web3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別急於跟風,認真建構自己的底層框架、路徑與心態。當下一次機會來臨,你才有能力抓住。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類似的起伏經驗?你的交易哲學是什麼?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與感悟!優質內容抽取周邊 OKX 最新款三套~
如果你也認同「慢即是快」的智慧,請按讚並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看到吳老師的實踐和思考,共同成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 OKX 立場。本文無意提供(i) 投資建議或投資推薦; (ii) 購買、出售或持有數位資產的要約或招攬; (iii)財務、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我們不保證該等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數位資產(包括穩定幣和NFTs)涉及高風險,可能會大幅波動。您應該根據您的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位資產是否適合您。有關您的具體情況,請諮詢您的法律/稅務/投資專業人士。請您自行負責了解並遵守當地有關適用的法律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