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Bright,Foresight News
近期,Base 鏈上的DINO 常駐漲幅榜前列, 5 月19 日更是再創新高,強勢突破了4,000 萬美元市值。但這趟24 年4 月發車的持幣之旅前半段,卻是幣圈絕大部分項目的現實寫照。
假設你在24 年4 月摸頂買入了DINO,你只需要熬過15 週的下跌和36 週的橫盤,再按捺住5 週微漲止損割肉的心情,就可以收穫6 根暴力拉漲的周線,斬獲超70% 的利潤。
而如果你運氣萬中無一,你完全有充分的時間在不超100 萬市值的情況下建倉,享受到超40 倍的「推背感」。
反叛的小恐龍
DINO(CODING DINO)在2024 年3 月進行了預售,並在4 月份TGE。 DINO 是一個ERC 50 智能合約資產發行協議。在資產發行階段,用戶可以把eth 打入合約換取DINO 代幣,在達到硬頂之前,可以隨時打入DINO 換回自己的eth。在達到硬頂之後,智能合約自動加池子開始交易。
根據DINO 官推轉發文章表示,人們之所以買入DINO,是因為24 年4 月有太多的大割(VT, machi) 借Bome、Slerf 的預售形式發幣收割,大家因為盲目信任這些大割,損失了大量金錢。所以DINO 的概念不信任中心化的人(專案方/KOL),要信任去中心化的程式碼。並喊出了DINO 與以太坊的敘事是一致的:
dont trust, just verify
dont trust people, trust code
在當時,DINO 官方也設問:「那麼這個敘事是否能繼續擴大呢?比如說之後的資產發行都不再用打錢到私人地址的方式,而是用dino 的智能合約來實現呢?短期來看可能有一定難度,因為大多數項目的發行者並不是技術專家。但是只要散戶團結起來,要求項目方可能採用智能合約方式也可能採用代幣。
沒想到,那時候已經出現了Bonding Curve 的雛形。
而DINO 的logo 也很有意思。結合DINO 的核心敘事-只相信程式碼,反抗專案方/KOL 割韭菜,DINO 選取了Chrome 瀏覽器斷網時會呈現的一個小恐龍遊戲。這個經典的小恐龍形象與早期的程式碼開發者精神掛鉤,獨立、開源、技術性優先。
沉默幣價與真空社區
然而如同所有不成功的Meme 項目,缺乏了熱度的DINO 在一個月後幣價自由落體,並延續了歸零走勢。
同時,DINO 的社媒與社群也在幣價走低中漸趨沉默。官方推特最後的更新是蹭了一下幣安,截止時間點是2024 年9 月7 日。
官方電報最後的更新是引進了Safeguard 機器人,截止時間點2024 年9 月6 日。
換言之,DINO 原本的發幣團隊可能(可能性> 99% )已經跑路了,徒留持幣者徘徊。
暴力拉盤的背後
DINO 生命週期前半段的「軟rug」對幣圈玩家來說是如此熟悉,而後半段大陽線的拉漲,屬實是難得一見的新聞。
5 月12 日-18 日,DINO 單週交易量超1,560 萬美元,量價齊升。據小道消息,是有盤圈大佬、地推手入場了DINO。
不過,雖然漲勢兇猛惹人心癢,但DINO 的鏈上情況並不「健康」。持幣地址前十多數都有代幣轉入行為,持幣第一的地址更是已經累積了全流通53.4% 的籌碼。而且根據鏈上顯示,一直有DINO 持續流入前十持幣地址。這一切無不說明了DINO 整個盤面的高控籌度,所以現價上車DINO,還需自行考慮風險。
換言之,以去中心化、代碼獨立、散戶反抗敘事為生的DINO 早已失去了他的所有擁躉,取而代之的,是早有預謀的莊家和追著漲幅而至的Degen。人為吵醒的恐龍,生命可能會更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