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
作者|Wenser( @wenser 2010 )
昨日晚間,由 USDT 支援的L1 公鏈Stable 正式發布,這也意味著USDT 生態擁有了自己的專屬公鏈。另一邊,波場 TRON 生態的USDT 發行量於上月 22 日突破806 億枚,佔全球 USDT 總供應量的 51.6% ,再創歷史新高。
毫無疑問,隨著穩定幣賽道迎來史詩級利好,強如年淨利潤超 130 億美元的Tether 也無法保持淡然,將USDT 結算層利益拱手讓給波場 TRON 等生態。以USDT 為原生Gas、點對點USDT 轉帳免費的Stable,能否取代波場 TRON 在USDT 發行網路中的霸主地位? Stable 未來發展方向為何? Odaily星球日報將於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詳解 Stable:第一個由USDT 提供支援的L1 公鏈
在Stable 官方發布的介紹文件中,該公鏈的願景不可謂不宏大:匯款就像給朋友發短信一樣簡單,企業可以立即結算付款,沒有隱藏費用,開發人員可以不受限制地構建金融工具。
而在提及定位時,Stable 官方文件解釋:「 Stable 是專用的L1 穩定幣公鏈,針對使用USDT 的支付進行了優化,旨在解決當前基礎設施效率低下的問題——不可預測的費用、緩慢的結算時間和過於複雜的用戶體驗。本質上而言,Stable 旨在釋放穩定幣的真正潛力,讓每個人都能更快、更便宜、更可靠地進行交易。 」
至於Stable 的具體作用,官方首先從「用戶側需求」進行了簡要說明。
產業痛點:交易高 Gas 費、結算週期長、高使用門檻
目前來說,阻擋USDT、USDC 等穩定幣的,除了監管合規層面的壓力以外,無論是針對C 端個人用戶還是B 端企業級用戶,都存在以下難題:
從使用門檻來說,用戶需要先了解區塊鏈網路基礎資訊、加密錢包助記詞及私鑰、日常使用的密碼管理和安全防範意識等背景資訊;
從交易成本來說,單筆鏈上轉帳、支付的Gas 費也是一筆硬性支出,如果是覆蓋日常生活應用場景的小額高頻操作更是堪稱“小刀割肉”,累積成本並不低;
從結算週期來說,部分企業級穩定幣支付、轉帳鏈冗長、程序複雜,為了確保內外的資金管理安全還需要拉長結算週期,一定程度上影響力企業間的業務發展。
Stable 的 7 大基礎功能:Gas 成本、吞吐量、安全性及擴充性甚至包括錢包
根據官方文件介紹,作為獨創「StableChain」概念的L1 公鏈,Stable 的主要功能涵蓋以下 7 點:
USDT 作為原生Gas:用戶直接以USDT 支付交易費用,消除了持有額外、波動性代幣的複雜性。點對點USDT 轉帳無需gas,方便輕鬆匯款和日常交易。
超低費用和即時結算:交易可在幾秒鐘內確認,始終保持遠低於 0.1 美分的最低費用,適用於小額支付和大規模結算。
高吞吐量: Stable 可在每秒處理數千筆交易,高峰期效能快速可靠。
企業級安全性和可擴展性:機構將受益於保證的區塊空間分配、可擴展的批量處理和強大的安全措施,平台彈性和可信度得到保證。
跨鏈互通性:使用USDT0 和LayerZero 技術將USDT 無縫橋接到其他區塊鏈生態系統。
開發者友善環境:憑藉完整的EVM 相容性、專門的SDK 和強大的API,開發人員可以輕鬆建立針對穩定幣用例的專屬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
用於全球支付的錢包: Stable Wallet 提供直覺的介面,具有社交帳號登入、金融卡/信用卡整合和可讀錢包別名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Stable 官方發布的信息可知,這條「USDT 原生L1 公鏈」並非僅服務於機構級、企業級用戶,而是服務於所有人的(其原話為:Stable for Everyone)。
Stable 的目標使用者:個人、企業、開發者
個人:可以使用Stable 錢包在全球範圍內免費匯款,使用USDT 掛鉤的借記卡或信用卡支付商品和服務,或進行即時跨境交易;
企業:簡化營運流程,方便進行高吞吐量、成本可預測的交易,同時繞過昂貴的第三方處理商並大幅降低交易費用;
開發者:方便其在Stable 鏈上建立基於穩定幣的dApp,例如支付平台、借貸協議或DeFi 解決方案。
Stable 未來「三步驟策略」:起於USDT,不止於USDT
除去現有的規劃,Stable 的野心不止於只做“穩定幣支付基建”,而是希望搭建一個“Stable 生態網絡”,所以其還將未來規劃為“ 3 三大發展階段”:
Stable 的三步驟策略
第1 階段:USDT 基礎層(2025 年Q3)
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
使用USDT 作為原生gas 代幣。
實現亞秒區塊時間和最終確定性。 (暫定目標為至高500 TPS)
推出Stable Wallet 及Stable Name 以提升使用者體驗。
初期階段,Stable 的目標聚焦為易用性和便利性,因而從錢包入口、地址域名、gas 支付、確認時間等層面予以規劃,主要目的為盡可能多地將USDT 的忠實用戶從其他生態吸引到這裡。
第2 階段:USDT 體驗層(2025 年Q4)
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
採用OP 並行執行來提高交易吞吐量。 (暫定目標為至高2000 TPS)
為企業引入USDT 轉帳聚合器和專用區塊空間,以確保交易處理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中期階段,Stable 將把更多技術傾斜到企業級使用層面,以確保交易規模、交易性能、交易結果等方面的提升和保障,屆時,Stable 的專用區塊空間或將如同現在波場 TRON 的能量租賃市場一樣,衍生出一個規模或在數億美元乃至十億美元的交易市場。
第3 階段:USDT 全端優化層(2026 年Q2)
此階段的主要任務為:
升級到基於DAG 的共識以提高速度和彈性。 (暫定目標為階段 2 的 2-5 倍,即 4000-10000 TPS)
擴展開發者工具和資源以促進dApp 開發。
最終階段,Stable 有望搭建StableVM++ 生態系統,RPC 節點效能也將迎來進一步發展,生態網路也將在單獨的穩定幣支付、轉帳、結算以外,產生更多開發者應用。
Stable VS 波場 TRON:「親兒子」與「夥伴」之間必有一戰
目前來看,Stable 正式推出後,受到最大衝擊的當屬「USDT 發行量最大網路」——波場 TRON。
儘管波場 TRON 憑藉USDT 發行量最大的市場地位在穩定幣賽道中佔據絕對的主動,但Stable 以同樣的L1 公鏈的姿態出現,意味著波場 TRON 曾經的“穩定幣生意經”或將迎來重大考驗。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考驗一:USDT 發行量銳減
在Stable 上線之後,不出意外的話,Tether 將會有意無意地控制USDT 在波場 TRON 以及其他區塊鏈網路的發行量,轉而將主要的發行量放到Stable 生態內。
畢竟,Stable 生態的USDT 具備USDT0 和LayerZero 支援的跨鏈互通性,能夠較為靈活且自由地流通到其他區塊鏈網絡,並不影響USDT 的使用情境。
考驗二:USDT 與USD1 之爭
此前,在孫宇晨的左右斡旋之下,波場 TRON 成為特朗普家族加密項目 WLFI 推出的穩定幣USD1 的第三大生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USDT 這一老牌穩定幣與USD1 這一新生代穩定幣的“新老穩定幣分發渠道之爭”——
前者是波場 TRON 的基本盤和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後者則背靠川普及一眾美國系資管機構。
Stable 的出現將進一步加劇USDT 與USD1 的市場份額爭奪戰,波場 TRON 作為“生態中間方”,在不久的將來或許還將迎來“站隊時刻”。
考驗三:協議收入或受影響
根據Tronscan 官網數據,過去一年,波場 TRON 協議收入高達31.5 億美元;過去 30 天,協議總收入高達3.43 億美元;僅 7 月 1 日單日,協議總收入就高達1283 萬美元。在這之中,與USDT 等穩定幣轉帳交易相關的能量質押、燃燒相關收入佔比高達 94% 左右,可以說,USDT 在波場 TRON 生態高達99.02% 的佔比,為其協議收入做出了幾乎同等的貢獻。
二者未來的合作關係是否能夠持續下去,或將主要取決於Stable 的發展態勢。
從商業層面來看,Stable 與波場 TRON 的商業生態位無疑有較大重合,二者必有一場戰爭。更多關於波場 TRON 的數據,詳情可參考《左手 Plasma 右手 Stable,Tether 正在打造自己的「波場」》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