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Odaily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
作者| 叮噹( @XiaMiPP )
近期,大批加密企業宣布赴美上市,加密投資機構Animoca Brands 也被揭露正考慮重返資本市場。對此,公司總裁歐陽杞浚作出回應:自從集團從澳洲退市以來,確實一直在評估新的上市機會。他坦言,美國市場對虛擬資產企業的 IPO 熱度不減,但作為一家香港公司,Animoca Brands 仍優先考慮本地集資。他指出,最終的上市時點和地點將取決於整體市場環境以及潛在投資者的配合程度,「目前仍未有最終定案」。
這番表態並不令人意外。在Web3全球資本地圖上,香港的吸引力正處於重新被估值的階段。近年來,香港監管框架逐步清晰,為數位資產公司提供了一條相對可預期的合規路徑。相較於一度監管寬鬆但轉趨收緊的新加坡,香港的姿態顯得更具主動性。尤其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將所有加密企業納入DTSP 發牌監管後,不少企業將目光重新投向香港:這裡不僅地處亞洲市場核心,更保留了與全球金融體系接軌的獨特通道。政策環境的調整,疊加地理與金融雙重優勢,讓香港在Web3 資本遷移中重新具備競爭力。詳情參考《新加坡「逐客」後,香港成「東亞加密友善之都」? 》。
監管提速:穩定幣條例落地,政策宣言2.0 出爐
2025 年,香港在加密資產監管方面動作頻頻,政策落地節奏明顯加快。
5 月 30 日,香港特區政府在憲報正式刊登《穩定幣條例》 ,宣布該法案將於 8 月 1 日正式實施。這標誌著香港成為全球率先確立穩定幣法定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之一。根據條例,只有獲發牌照的機構才可在港銷售與法幣掛鉤的穩定幣,且僅允許持牌發行人向零售投資者提供該類產品。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條例》生效後,該發牌制度將為相關的穩定幣活動提供適切規範,是促進香港的穩定幣和數碼資產生態圈可持續發展的里程碑。”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5 財新夏季高峰會上表示,香港已推出了數位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穩定幣發牌制度,並正推進針對託管與場外交易的規管安排。
6 月 26 日,香港發表《香港數位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 》 ,更新並延續了2022 年首版宣言對數位資產的支持。新版政策提出四大核心方向,包括:
建立清晰的監管框架,包括為數位資產交易服務提供者和數位資產託管服務提供者設立發牌機制。
推動更多資產的代幣化,包括貴金屬、有色金屬、再生能源、貨幣市場基金(MMF)以及政府公債等現實世界資產(RWA)。
鼓勵數位資產在支付、結算等場景的應用,特別是在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的潛力上。
吸引全球數位資產領域的專業人才,促進與國際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增強香港在全球數位資產生態中的競爭力。
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政策宣言2.0 目標清晰、宏大及可持續,亦有具體建議,可以理順以往數位資產方面出現的亂象,有助業界發展。
從政策清晰度到實操落地:香港生態加速成型
相較於紙面政策的確立, 2025 年的更大亮點在於政策開始「開花結果」。政府、傳統金融機構與Web3企業間的互動日益頻繁,一幅更為立體的數位資產圖景正鋪陳開來。
首先,在製度激勵方面,香港正努力打通代幣化資產在現實金融體系中的應用路徑。根據財新報道,港府計劃將代幣化ETF 納入印花稅豁免,配合政策宣言2.0 所強調的“合規交易平台對接”,為這一新型產品的二級市場流動性提供實質性保障。財通證券亦於平台披露,其子公司財通香港已獲虛擬資產ETF 代客交易資格。
穩定幣則是另一個政策逐漸鬆動的前線。 HashKey Group 董事長蕭風透露,未來香港發放的穩定幣牌照並不限於港元掛鉤,其他法幣或多鏈發行(如Ethereum、Solana、自建鏈)同樣被納入考慮範疇。這種網路與幣種的雙重開放,凸顯了香港在技術路徑上的包容性,也為本地與國際計畫提供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傳統券商入局:合規交易管道逐步成型
國泰君安在 6 月 24 日宣布正式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將現有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可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及相關意見。升級後,客戶可直接在其平台交易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及泰達幣等穩定幣。消息傳出後,國泰君安股價日內漲超 150% 。
消息人士透露,香港多家本地券商(如勝利證券、艾德證券等)已完成第1 號牌升級,國泰君安國際並非唯一申請此類牌照的中資券商。未來或將有更多機構入局合規加密交易服務。
上述券商所進行的業務為「分銷」性質交易服務,非自營交易所模式,主要透過在持牌交易所設立綜合帳戶(Omnibus Account),提供BTC、ETH 等主流幣種的合規交易通道,不涉及高風險山寨幣。
據悉,香港證監會的虛擬資產相關牌照包括以下幾類:經營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管理投資超過10% 於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透過綜合帳戶安排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就虛擬資產提供意見以及作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介紹代理人。
天風證券在互動平台表示,其全資子公司天風國際證券與期貨有限公司已獲香港證監會批准,取得虛擬資產相關牌照中的第三類牌照,可透過綜合帳戶安排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6 月21 日出席論壇活動致詞時表示:「我們擁抱數位資產的發展,已發出 10 張虛擬資產平台牌照,另有 8 宗申請正在審批。 」他同時強調,香港的法律規管架構正加速完善,為數位金融生態鋪設長遠制度基石。
產業扶持政策落地,Web3創業生態初現
在產業扶持方面,香港也同步落子。香港數碼港宣布推出區塊鏈與數位資產試點資助計劃,旨在促進區塊鏈及Web3.0 應用的開發與測試,該計劃目前已開放申請,申請截止日期為2025 年8 月1 日,每個合資格公司最多可申請3 個試點項目,每個項目的最高資助額為50 萬港幣,主要關注國家為社會化代幣和身份化。
專業服務機構也開始系統性參與產業規劃。 「四大會計所」之一的普華永道與產業組織Web3 Harbour 發布「香港Web3 藍圖」 ,圍繞著「人才、基礎建設、標準、監管、資本」五大維度建構策略架構。普華永道香港合夥人 Peter Brewin 宣布,將於八月啟動五個行動小組,專注穩定幣、基金管理、VATP 平台、合規法律及 OTC 交易領域,力求推動「Web3產業政策+執行協同」的落地閉環。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司長隨筆,其中指出:截至今年三月底香港註冊基金數目達976 個,按年錄得超過440 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增長285% 。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兩大創科旗艦共培育和支持了22 家上市公司和20 家獨角獸企業,即使目前非住宅物業市場仍然偏弱,但有資深投資者整幢買入在天后的商廈作為Web3 生態發展的匯聚點,把握香港在Web3 方面的新發展,Web3 企業估計相繼港。
結語:成形中的戰略座標
香港的轉變,既是製度演化的結果,也是一場關於未來定位的主動探索。無論是穩定幣條例的正式落地、監管宣言的版本迭代,還是券商、基金、創科生態的逐步接入,都顯示出香港正努力在全球數位資產秩序中爭取一個不可替代的位置。
但這場重構仍在進行中。市場、科技與政策仍有許多變數尚未明朗,香港能否真正兌現其作為「亞洲加密金融樞紐」的承諾,還需時間、耐力與持續政策協調的支持。
至少現在,這座城市已經發出了足夠明確的訊號:它不願意錯過這一輪科技與金融秩序重塑的機會。而留給市場的問題是:這次,願不願押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