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ChandlerZ,Foresight News
7 月9 日,幣安Alpha 計畫又見一場熟悉的閃崩。在不到10 分鐘的時間裡,近期幣安Alpha 計畫中的明星代幣BR 從高點0.129 USDT 急跌至0.053 USDT,價格瞬間腰斬。
暴跌過程可以用「乾淨俐落」來形容。根據@ai_ 9684 xtpa 監測,OKX 流動性板塊顯示,在閃崩發生前,BR 的交易池流動性仍穩定維持在較高水平,一度超過6000 萬美元。但事件爆發點集中在短短100 秒內,共有26 個位址幾乎同步撤出了4,759 萬美元的流動性。緊隨其後, 16 個地址發起高額代幣拋售,其中包括3 個百萬美元級別和13 個50 萬美金地址,集中式的賣壓瞬間打穿了流動性,造成幣價瀑布式下滑,BR 流動性目前僅剩餘1456 萬美元。
以下是TOP 5 主要砸盤位址
0x00E0E2225E48e40ac7A1C5C48C3359325C7F41c3
0x20c375580C4BD0DA36aec0c55406fa645F964FBd
0x63293340bb17D9bc0f66f1956a810f7BFC7c857B
0x58e837F8F9C1aCfE618AdbBa95314BE2ab55d19F
0x31A256E01900f93831361dF928EB32F83A6Af40E
誰在砸盤?
分析稱,本次砸盤看起來不像專案方行為。首先是動機,有ZKJ 崩盤的前車之鑑這樣搞也太過「明目張膽」,這波大額刷量個人更傾向於是為了上個合約/ 現貨;其次是數據,項目方主流動性地址0x5f6f70821362376928a67b91fa2176870821362376928a67b91fa2176830821796832fe萬美元的流動性,上一次操作已經是07.07 ,暴跌期間的確沒有任何操作。
百萬美金級別的3 個主要砸盤地址都是2 週前的新建地址, 6 月24 日至6 月28 日期間從交易所提出資金後就直接開始大額建倉BR,意圖明顯且資金來源單一。
TOP 4 砸盤地址0x58e837F8F9C1aCfE618AdbBa95314BE2ab55d19F 的資訊相對多一些,資金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 年,與雲幣/ 中幣/ Liqui / YoBit 等老牌交易所有過妥的交互。
手段和上次ZKJ 崩盤沒有什麼差別,都是「瞬時抽走流動性+ 大額砸盤+ 多地址配合」,只是排查起來困難還是挺大的,主要地址的資金來路都很單一。
ZKJ 閃崩的前車之鑑
事實上,此類操作早已有跡可循。 ZKJ 的閃崩事件可謂BR 本輪暴跌的前車之鑑。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的6 月15 日,ZKJ 代幣也曾在短時間內暴跌超過80% 。根據Polyhedra 事後發布的初步調查報告,ZKJ 閃崩源自於多個位址協同從PancakeSwap V3 中抽離大額流動性,並迅速砸盤。而這波鏈上拋壓又直接觸發了中心化交易所上的強平機制,加之Wintermute 在極短時間內轉入339 萬枚ZKJ 至CEX,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恐慌,最終造成近9400 萬美元的強制清算。更值得關注的是,ZKJ 閃崩同樣是在幣安Alpha 激勵機制下,形成流動性高度集中且未受鎖定的市場結構。這些高度相似的特徵,幾乎重疊在BR 閃崩的整個鏈條上。
目前BR 專案方表示專案方未撤出流動性,並已進行流動性地址公示,在未來也不會撤出流動性,希望使用者保持理性。同時其指出,為進一步支持在PancakeSwap BR/USDT 交易池中進行交易的用戶,將為PancakeSwap BR/USDT 交易用戶提供特別空投計劃,在價格劇烈波動期間,如用戶因市場波動或滑點而產生明顯價差,即有資格獲得空投補償。空投的具體規則及發放方案將於未來幾日內公佈並完成。
儘管項目方可能並未「親自下場」,但機製本身的問題卻難以迴避。 BR 是幣安Alpha 專案中的「刷分型」 代幣之一,專案方透過做量刷分的方式,吸引散戶提供流動性參與Alpha 活動積分競爭。
6 月25 日,鏈上數據顯示BR 已成為幣安Alpha 交易量最大的代幣, 24 小時交易量2.38 億美元。疑似Bedrock 官方LP 主要地址之一0x 9 bd 開頭地址自6 月19 日以來已淨投入5000 萬枚BR(約400 萬美元)用於提供流動性,包括5 小時前在鏈上以均價0.07959 美元出售了4143.6 萬枚代幣,價值3293,000 萬美元,隨後向272423 萬美元的雙邊流動性,五小時內產生了5412 美元的手續費。
幣安Alpha 流動性機制再遭質疑
社區對此類事件的反應也日益激烈。加密OG @BroLeonAus 在BR 暴跌後迅速發文指出,這類「刷量+ 吸池」模式的風險早已有跡可循。早在BR 與AB 等項目尚處上線初期,就曾觀察到它們採用線性K 線、低交易費率、持續引導流動性加入的行為特徵,具備典型的「刷分吸池」傾向。如今兩者幾乎同時出現閃崩跡象,一語成謔。
在他看來,目前幣安Alpha 機制所採用的積分運算規則有明顯缺陷,間接誘導項目方透過製造表面活躍度來獲得平台曝光與獎勵。在這種設計下,只需在鏈上營造出「流動性深、走勢穩、費用低」的假象,便能吸引大量散戶作為LP 參與,形成流動性堆積。專案方只需「打窩」等待,一旦條件成熟,便可迅速撤走流動性並實現出貨,普通用戶則成為最後的接盤者。
BroLeon 透露,上週Bedrock 團隊曾與其溝通宣發合作事宜,他明確提出風險控制建議,要求對專案方流動性進行第三方鎖定,以保障用戶安全。然而對方並未給予明確回應,合作也因此未能推進。他強調,雖然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表明BR 專案方直接參與了此次砸盤,但責任更大的是明明看到這個規則有極大風險和漏洞卻置若罔聞的幣安錢包團隊。
平台原本是想讓利於散戶,實際情況卻變成了專案方借助機制漏洞收割散戶、並反過來引發對平台的負面情緒,這樣的結果顯然違背了初衷。在目前的DeFi 市場中,任何激勵機制一旦無法約束其被濫用的邊界,都有可能成為投機者的「提款機」。 Alpha 曾被視為幣安對鏈上流動性生態的積極探索,旨在用平台激勵推動更多用戶參與鏈上交易,提高代幣活躍度與分散度。
但目前看來,該模式在設計上的初衷已被逐漸異化。激勵機制沒有與鎖倉、真實流動性掛鉤,導致刷量行為氾濫;專案方或短期套利者無需承擔太多成本,便可誘導市場形成表面繁榮,最終在缺乏審查與約束的狀態下完成一次收網。如果不進行變革,僅靠事後補償或解釋,恐難阻止下一個「閃崩」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