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 VS Web3 AI專案:都是為了錢,差距怎麼這麼大?

avatar
Wenser
1天前
本文約1802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別不好意思承認,Web3 AI大多是新瓶裝舊酒,乾等Web2 AI的創新溢出。

原創|Odaily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Wenser( @wenser 2010

Web2 VS Web3 AI專案:都是為了錢,差距怎麼這麼大?

在經歷了先前的AI Agent 概念幣炒作熱潮之後,Web3 AI 計畫正處於難得的冷靜期。有鑑於此,我帶著對Web2 AI 計畫的好奇,到杭州參加了兩場AI 相關的活動,一個是參與者身份各異、方向令人眼花繚亂的AI Hackathon;一個是將AI 作為賺錢利器的線下社群活動。在這裡,我好像發現了一些Web2 AI 專案與Web3 AI 專案大不相同,所以有了這篇感悟。以下內容僅為個人主觀思考與觀點,不代表Odaily星球日報官方意見,作為AI 時代大潮的一個小切口側寫,供讀者參考。 (也歡迎各「埋頭做事」AI 計畫來建聯,給個機會見證build。)

Web2 AI VS Web3 AI 最大的差別:一個是在做產品,一個是在做資產

在筆者看來,Web2 AI 專案與Web3 AI 專案的差異點不在少數,但最為主要的差異當屬沉澱結果——前者主要以產品說話,無論是大模型、AI 應用亦或AI 解決方案;後者則以AI 為包裝,其本質在於創建概念資產,以代幣市場表現論英雄。這也是先前GOAT、AI16Z、ACT、swarms 等 AI Agent 概念代幣因 AI Agent 概念大受追捧之後又因市場注意力焦點轉移而逐漸落寞的原因所在。以下為個人視野下Web2Web3 AI 專案差異點分析—

開發者族群:全民皆Dev VS 技術類Dev

這一點是我參與了 2 次Web2 AI 線下活動後最大的感受:Web2 AI 活動的人群覆蓋往往更廣,下到八九歲的小孩,上到大幾十歲的老爺爺,對Web2 AI 都抱有極高的熱情;而Web3 AI 項目往往局限於技術類DevAIgent 這一群體中,其他人參與其中更多是諸代幣,但實際參與者寥寥,不涉及較多的開發工作。

究其原因,Web3 的進入門檻以及較窄的使用場景就讓一大批人望而卻步;Web2 AI 專案則離互聯網更近一點,所以開發者更多、更廣、更全面,尤其是在Cursor、Windsurf 等AI 編程類應用出現之後,堪稱“全民皆Dev”。

Web2 VS Web3 AI專案:都是為了錢,差距怎麼這麼大?

AI Hackathon 上兩位“最小參賽者”

專案起點:從需求出發VS 從市場出發

至於專案起點,Web2 AI 專案往往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是要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以此創造產品,換取利潤;而Web3 AI 專案往往從市場出發,市場需要什麼樣的敘事、需要什麼樣的概念、需要什麼樣的資產,那麼Web3 AI 專案就聚焦於這些方面,並且尋求融資。由於上述原因,通常而言,Web2 AI 專案更聚焦於應用層;而Web3 AI 專案則更偏向採用「算力、演算法、資料」三分法進行專案籌備,如此前較為熱門的Myshell,以及近期獲得高度關注的Nillion、SaharaAI 等專案。

相比較而言,目前Web3 AI 主流項目解決的問題可能是——「如何創建一個代幣」、「如何將一個AI 概念代幣賣給市場,換取流動性」。

Web2 VS Web3 AI專案:都是為了錢,差距怎麼這麼大?

hackathon 主題:AI 解決問題大賽

專案營運:產品驅動VS 注意力驅動

在專案營運方面,Web2 AI 專案通常採取產品驅動路線,透過產品展示、產品功能說明、產品適用場景等進行成長、營運;而Web3 AI 專案則傾向採取注意力驅動路線,一切都以爭奪市場注意力資源為優先事項,因為在Web3 領域,注意力焦點往往代表流動性,注意力堪堪稱定價最貴的資產載體。所以之前a16z 創始人投資Truth Of Terminal 開發者、ai16z 創始人Shaw 暴論頻出、swarms 開發者被扒出抄襲代碼等事件不僅並未對AI 項目本身產生太大影響,反而為項目及對應代幣的發展提供了助推作用。

在Web3 AI 領域,“好產品自帶流量、自然會說話”是很難成立的,這裡信奉的是“誰聲音大誰能獲得更多注意力”,單純好的產品並不能讓項目以及對應代幣有好的結局,畢竟,現實是,多數Web3 AI 項目僅僅是Meme 幣,毫無技術應用可言。

所謂的去中心化算力資源、去中心化資料資產,只不過是專案方和散戶投資人的一廂情願。

Web2 VS Web3 AI專案:都是為了錢,差距怎麼這麼大?

AI 是最好的“塗鴉筆”

退出機制:商業模式獲利VS 代幣流動性

而在退出機制方面,堪稱最為鮮明、最簡單粗暴的對比項。

Web2 AI 專案的退出機制往往有賴於商業模式盈利,無論是將AI 作為自動化工具,亦或者打造一個AI 應用、AI 產品或AI 大模型等等,其最終目的都是盡可能多吸引用戶使用,進而或打造AI ,就如同以太坊生態的部分L2 網路一樣,如同鬼城。

這種截然不同的退出機制也決定了,前者更聚焦於產品;後者則更重視代幣資產。

Web2 VS Web3 AI專案:都是為了錢,差距怎麼這麼大?

讓AI 管理 AI,AI 服務於賺錢

小結:當 AI 已成往事,Web3 AI 專案只能等待Web2 AI 技術溢出

身處 2025 年 4 月初,在經歷了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 2 波AI 項目炒作熱潮之後,Web3 AI 項目短暫地進入了“建設期”——沒辦法,當市場注意力與流動性同步緊縮之時,當名人、總統成為加密貨幣的炒作、鐮刀之際,Web3 AI 項目也走過了算力、現像帶不同的數據、現像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Web3 AI 計畫能否重整旗鼓,再度奪得更多的市場注意力資源,或許只能等待Web2 AI 巨頭以及新創企業、創新企業的技術溢出。否則,Web3 AI 專案仍然只是一個用AI 概念包裝起來的“概念代幣盤”,認清現實就好。

圖片來源:

良倉十週年,AI Hackathon 比賽現在進行時

決定業務天花板的,不是 AI 有多強,而是你與 Al 有多親密

原創文章,作者:Wenser。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